尚姜太公的事业。
《阴符》是古书,言语简单,意思却很深。看这类书,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看书之人的考验极大。苏秦钻研《阴符》,细心揣摩,夜以继日,丝毫不松懈。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为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他时常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他利用疼痛让自己清醒,坚持读书。
经过一年多大锥刺腿、流血至足的痛苦磨炼,苏秦学成《阴符》,决定再度入世。《战国策》记载,苏秦学成后说:“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意思是,苏秦已经有真本事了,能够在天下畅行无阻。
学成后的苏秦决定再度出世,施展自己的抱负,但苦于没有路费,他只好费尽千辛万苦从邻居处借来一百钱。别人都视苏秦为无业游民,借钱之艰难,可想而知。
苏秦从此踏上了艰难的游说之路。
苏秦学成时,魏国已经沦丧为二流国家,不是秦国的对手。考虑到只有赵国最方便、最有实力抗衡秦国,苏秦前往游说。
可惜,赵国外强中干,是一个看似强大,实际很腐败的国家。赵国国君赵肃侯任人唯亲,让他那无能的弟弟出任国相,人称奉阳君。奉阳君不懂军国大事,只喜欢华美的言辞,对苏秦的那一套既不理解,也不感兴趣。
失落之余,苏秦离开赵国,冒着狂风大雪一路北上,来到小小的燕国。苏秦苦等了一年多,才见到养尊处优的燕王。
燕王难见,因为燕国偏处北方,受到强秦的威胁很小。国家没有外患,国君对人才的需求就不那么热切。此时的燕王是燕文侯,苏秦抓住这个要害,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
从地理位置看,燕国的东方有辽东,北方有林胡、楼烦,西方有云中、九原,南方有滹沱、易水。易水,就是因侠士荆轲渡过而成名的地方。这些都是小国和部族,对燕国构不成威胁。
就军事力量而言,燕国的军队有几十万,战车6多辆,战马6多匹,粮食储备够吃几年。燕国地狭兵多,粮食储备充足,国君根本不用担心亡国之祸。
再说,燕国南部的碣石、雁门一带很肥沃;北部土壤不好,但盛产红枣和板栗。苏秦开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