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香榭”、“紫菱洲”、“秋爽斋”等名,又有“梨花春雨”、“桐剪秋风”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也不胜枚举。
又命旧有匾额也不必摘去,于是先题一绝云: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元春在内,大展才思,外廊上,贾府一众男丁则是密切关注里面的动向,只等里面“文会”结束,便奏乐开戏。
在等候的过程中,每每里面有元春的题咏传出来,除了贾政、贾琏和贾宝玉三人之外,一干人都是争相拍马屁,赞叹元春的才情如何如何了得,这也是寻常相了
贾琏是身份摆在那儿,不屑为之,贾政则因为是自家女儿,不好意思称颂。
而贾宝玉嘛,他是管窥蠡测,确认自家姐姐当真就连才情都远超常人,心里越发痛心。
忽见元春身边的近侍婢女抱琴出来,因向贾政、贾琏等人行礼之后,说道:“娘娘让琏二爷和宝二爷进去。”
对于元春的这道命令,众人也没觉得奇怪,只能对贾琏和贾宝玉二人报以羡慕的目光。
谁让人家两个,是贵妃娘娘的弟弟呢。姐姐宠弟弟,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当然,两府内其实还有两个人都是元春的弟弟,贾琮和贾环。其中贾环,还是元春的亲弟弟。
只不过,元春从头到尾都没有过问过此二人,大家也当他两个不存在,甚至连行宫,都没让他们进来。
却说贾琏和贾宝玉在抱琴的引领下进入殿内,只见元春高坐正中主桉,在其两侧,李纨、宝钗、黛玉、三春分列,每个人的桉前,都摆放着笔墨纸砚,一个个正低头苦思冥想。
一眼看来,倒像是主考官,正在监考学生一般。
“拜见大姐姐。”
“宝玉……见过大姐姐……”
贾宝玉接受到的教导是,见到元春,必须称呼“娘娘”,他之前都是这么照办的,只是此时跟在贾琏身边,被其言语所带,倒结巴了一下。
“快免礼。”
元春从桉后走下,沐浴补妆,换了一身常服的她,愈发显得明艳动人,不可方物。连贾琏都情不自禁的多瞅了一眼,心里疑惑,这样的美人,皇帝没道理不爱才是啊。
“我素乏捷才,又不长于吟咏,今夜如此,不过是聊以塞责,不负斯园、斯景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