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闲工夫见他,但多少也让他对太子的心性和城府,有较正确的了解。
这也是此番事变,他那么快就想到从太子着手的原因。
而且,不说此番太子立了大功,就说如果他真的要废了宁康帝,那么太子无疑就是唯一且正确的选择。
不是吗?他若是废宁康帝而立别的血脉,不论什么原因,都会招致非议的。而立太子,则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
宁康帝一言不发的走进驻所。
随行的一众心腹、侍从,皆是心惊胆颤,甚至除了戴权一个人之外,没有任何人敢没有吩咐直接跟进去。
过了许久之后,才等到戴权出来。
“皇上招诸位将军、大人进去。”
众人略松一口气,规规矩矩的按照地位排列而入,终于重新看见了坐在书案之后的宁康帝。
不知为何,虽然才一晃眼没见,众人只觉得宁康帝一瞬间似乎苍老了些许。
恭敬行礼,宁康帝也温和叫起,然后当先开口:“陈爱卿乃是难得的忠臣良将,此番因朕失察,致使他招到祸患,是朕之过也。”
众人闻言,皆劝慰:“陛下切莫自责。陈节度之殇,过不在陛下,乃是天命如此。
况且陈大人一身忠肝义胆,倘若他知道陛下为他之故如此伤神,陈大人在天之灵,也会不安的。”
宁康帝面色沉默的听着众臣的劝慰。
但他其实并没有太为陈昭之死而痛惜,相反,他心中对陈昭很不满。
陈昭是他十分倚重之人,此番虽然让其辅助太子,佯作叛乱。但是陈昭应该清楚,他的主子只能是他这个皇帝!
其手中又有兵权,在这等需要事事小心的关口,居然还能着了太子的道,致使他损兵折将。
若非其以身尽忠,否则宁康帝肯定是要重重治他的罪的。
真正令宁康帝伤心伤神的,自然还是太子的临阵倒戈……
抬手一压,制止了众人的话头,宁康帝正色问道:“当前的局势,众爱卿可有何良策?”
“陛下,虽然太子反节。但是现在陛下手中还有亲军营和护军营,加在一起也远远过万,足以抵御骁骑营和太子手中的人马,因此陛下也不必太过担心,局势于我等而言,并非太过不利。”
并非太过不利,也就是说,顺风贬为逆势!
“陛下,虽然我们手里还有亲军营和护军营,但是随着太子的反节,陛下此前的谋划,几乎都失去了作用。
眼下那边虽然未曾对我等动手,但是却在行宫之外的地方,加紧修筑、布置包围圈,显然是想要将陛下困在行宫,并切断和外面的联系,然后等待援兵。
陛下,臣觉得此时若还待在山上,对我等是大为不利的。
臣觉得应该在局势还没有太糟糕之前,由臣等护送陛下离山。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