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驱动核心,的确是暗星科技的产物;但是其力量的源头,据信安群的解析,却并不属于目前科技的解读范畴。化合成分,生物成分,原始的五边形驱动核并不具备这些特质,但当时的科学家协会,却根据其能够释放源源不断的爆炸性能量的特性,用其作为能源打造了一副装甲。而那种无法被理解的原始晶体,被信安群称之为,觉醒能源。
也就是后来纽纱星人口中的,朴素元素结晶。
而帝王之剑的提出,来自于一场星际战争。百褶轮星系生机富饶,孕育了不止暗星一方的智慧文明。左伦星便是其中之一,在第四纪元之中,这片平静的星空之内,首次点燃了战争的荧火。对于那时的暗星而言,左伦星的科技水平,无疑是先进一步的。成熟的星际舰队群,低耗能高输出的聚能打击武器。在以毁灭和占领为主的星际战争中,他们的装备是先进且高效的。
但那场战争,据暗原子网络的记载,却是以暗星的胜利结尾。影响战局的唯一因素,竟然是信安群无法解读的那块觉醒能源,所创造出来的元素装甲。
或许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暗星在那个没有完整星舰群,也没有强力的宇宙级战舰武器的情况下,仅凭一个人形装甲,一人一剑,是如何令一个高等跨行星文明,在这寸土地上止步的。燕长际和蒋究无法想象,每一个对现代军工体系和武装系统的保护,习以为常的在座委员,都无法想象。但是暗原子网络记录的客观真理,令他们必须相信。
他们今天还以暗星人的身份存活于世,这件事实,让他们必须相信这件事实。
暗星取得了胜利之后,开始了宇宙级星际舰队的构想蓝图,并以纪元为期,逐步实现。而身为暗星王的何琪仙,却在战后的调查谈判中,了解到了另外一些事情。左伦星对暗星发起战争的原因,并不是生存所迫,而是文明的组织诱因。
暗星人不能理解那个物种的正义和荣誉,但何琪仙知道,他们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因为文理领域的差异。文明大于整治,文理高于文明。所谓文理,是人的世界里,一切精神集合的产物。思想体系,组织结构,集团上限,团体下限,总而言之,人的世界里,科技建立起了文明,文明之中繁衍出了规则。而这一切都归于文理的范畴。
左伦星的文理,与暗星的文理,是严重冲突的。而何琪仙联想到,在整个百褶轮星系之中,还存在着多少颗孕育了智慧文明的行星,若将这个尺度再放大,暗星在宇宙尺度下的“邻居”又还有多少?与暗星发生文理冲突的人,又存在多少?这一切都是数学无法模拟的未知数。
何琪仙能够抵挡第四纪元的左伦星,但是却无法一直守护这个被钢筋水泥筑起的城墙,所保护起来的脆弱家园。人的寿命是有尽头的,即便是自以为掌握了生命节律,获得了长寿的暗星人,同样无法得到真正的永生。关于此点,技术问题反倒其次;主要问题是,对于人而言,超过一亿年的寿命,意味着人在背离“生物”这一概念。随着荣长时间下记忆的积累,人的躯体会因为记忆和感受的泛洪,而崩毁。这一点第四纪元的科学家们似乎已有前车之鉴,也可能是他们在亲历失败之后,所获得的经验。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