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不知,杨侍中清查屯田点,也仅是野王与洛阳典农两部而已。”
洛阳典农部.就在天子眼皮底下啊!刚正不阿如杨阜,竟也铩羽而归,看来这趟浑水可要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难趟啊~让部曲送走史二后,带着如此心思的夏侯惠继续回到小亭里。
源于枕边人的默契,让王元姬隐隐有所觉,便语气关切的问道,“夫君,方才来人,是署中小吏吗?”
“不是。”
展颜而笑,恐妻担心的夏侯惠避重就轻,“乃宫中武卫,被天子遣来取纸册的。嗯,天子还顺势告诫我,让我莫忘了身兼中书侍郎之职,偶尔也需前去中书监点卯露脸。”
说到这里,他还故意做出不满之色,“细君是知晓的,军中事务之繁琐,已令我连归家无有时间,哪能兼顾点不点卯之事呢?”
也成功转移了王元姬的关注点。
“夫君不可妄言。若让他人听见了,恐会告发夫君有怨怼之心。”
“嗐,在家中叙话,无需如此谨慎。”
“小心无大错。”
“好吧,依你。”
二日后。
结束沐休的夏侯惠,先至中护军官署,寻陈骞与虞松了解近日庶务后,才转去中书监。
中书侍郎作为中书令的副职,拥有单独的署屋,还挺宽敞的,且门外配了假佐当值。也就是因为这假佐,让原本打算呆上片刻、露个脸做做样子就走的夏侯惠,不得不留了下来。
“见过夏侯侍郎。”
他见礼后,是这样转述的,“孙公近日有过叮嘱,让下官见侍郎来署中了,便去知会他。如今孙公去了东堂,依以往推断,大致半个时辰后便归来。不知侍郎是否在署内稍作等候?若在,下官此刻便去东堂外候孙公。”
孙资何事寻我?
莫非,是与天子责我不来中书监的理由有关?夏侯惠略略作思,便颔首道,“既是孙公有言,我便候着罢。”
“唯。”
那假佐应声自去时,还很体贴的知会道,“下官这就过去太极殿。侍郎署屋的左侧厢房,便是书佐与令史署公处,若侍郎有他事,尽可问询。”
“好。”
夏侯惠步至案台后就坐。
应该是旷工太久的干系,案几上的摆设很简洁,仅有笔墨、封漆与一赤纹盒子;案几边侧下也放着些许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