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卒增多与演武日渐堪战,他是要向着淮水南岸推进、进入广陵郡再复陈登旧日之计的。
如此,也算是圆了陈矫想看到桑梓故里再度迎来生机的愿望了。
所以说,那日曹叡分食的那块“很甜”麦芽糖,其实就是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只是,可惜了。
方才曹叡问及夏侯惠战事经过时,还得悉了贼吴孙权对夏侯惠誓必杀之的怨念恨意。
再加上夏侯惠再次登锋履刃亲临厮杀了,陈矫就知道,天子曹叡不会再让夏侯惠前去徐州了,甚至都不会将他留在淮南了。
原由,是不想夏侯惠葬身在这里。
虽然说贼吴在战事之中,未必能就将夏侯惠阵杀,但他们可以派遣刺客啊!吴越与荆楚之地自古素来以剑客闻名。
死士与刺客当真不难寻。
不说专诸刺王僚,单提孙策不也丧身于刺杀嘛。
以曹叡对夏侯惠的器异,断然不会让他留在淮南或徐州坐等孙权报复的。况且以夏侯惠在魏国东线的职责,还没有重要到必不可缺的地步。
尔今,他看罢了《济河论》,顿时就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为魏国终究要吞吴的!
既然士家新军中有良俊可规划淮南屯田、为日后伐吴作绸缪,那将他放去徐州,当然也能在陈登旧日之计的基础上,再作出适合淮泗之地的“淮泗论”方略来!
且天子本就有经营广陵之意啊~至于,将作《济河论》之人调去徐州了,关乎淮南的屯田怎么推行嘛.不是都有了具体方略可实施?
制定方略的人才很难寻,但能照本宣科的人比比皆是。
方才天子曹叡都让人去召满宠、王凌以及李长史来计议了,这不就是打算问他们淮南各部的状况、物色可遣去徐州与在淮南主事兴屯田的人选了嘛。
此时的夏侯惠仍在征东将军官署内。
不是满宠与李长史留他说些什么,而是关乎如何处置千余江东俘虏,三人的意见都不一致。
依着满宠看来,俘虏不杀那就充入军中当苦力呗。
做些修缮防御工事、清理沟渠以及为大军屯田之事,再让他们平日饥一顿饱一顿的方便约束管理,如此数年后不死的也磨平桀骜之气了,然后再转为士家或编户民什么的就行了。
而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