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妻与父母以及自身赎籍的。
但大部分人的儿女都除士家军籍了。
儿子长成后,可依靠躬耕养活自己,不再被强制操刀舞戈赶赴战场填沟壑了;女儿长成后,也可以嫁入民间,不再沦为生育工具、只能嫁给士家且时不时就被当成生人妇强行掳走改嫁了。
这是士家以前不敢想象的事。
也没有人再产子而不举(抛弃新生儿)了。
更难得的是,夏侯惠还延请了先生给教他们识字。
所以,士家父母们对儿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生你者父母,活你者夏侯将军!稚子谨记,莫忘恩德!”
也让夏侯惠得悉了之后挺赧然的。
实事求是,其实他也没有给予士家什么恩德。
况且,他也是肉食者,官职的升迁与被赐爵封食户的背后,同样是以士家们的累累白骨换来的。
也正是因此,他在闲暇时候常常不务正业。
如带着士卒下水捞鱼、往沼泽灌木林中猎羊鹿与野豕给稚童们改善伙食,又或者在逢年过节时随意寻个理由,把军中积粮拿出来给他们加餐.今日寻了几个糖匠给稚童们造糖也是如此。
力所能及对他们多点照顾罢。
吴纲乃是汉初长沙王吴芮之后,哪怕到了他这一代犹温饱可继,故而不能理解夏侯惠的心思也无可厚非。
不过,有些事情他还是能参详的。
当天子曹叡的私书到来后,夏侯惠看罢了,还让他给予建议了。
嗯,其实夏侯惠心中早就有主意了。
之所以让他参详,那是为了彰显自己对他很信任、以求彼此之间能早日同心同德。
接过书信的吴纲看罢,先是瞠目结舌,继而满目感激。
他现在终于知道外舅李长史,为何要让他来给夏侯惠当幕僚,而不是直接在征东将军官署中安排个小吏职位了。
能让天子亲自作私书来问想在哪里任职之人.夏侯惠圣眷之隆,朝野无人出其右!而感激,则是他才当幕僚数日,彼此性情都没有摸清楚呢,夏侯惠就对他坦诚相待了.剖心相待,不外如此吧。
故而,带着感激的他,十分慎重的细细斟酌了好久后,才给出了建议,“将军,我窃以为,为仕途后计,此时不宜归洛阳任职。”
“哦?”
这个回答让夏侯惠有些讶然。
毕竟在惯常的认知里,在京师洛阳任职、时刻伴天子左右,才是获取权势与巩固圣眷的途径;且淮南有满宠在,夏侯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