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后再作打算。
不过,如今天子曹叡再次劝和后,让他觉得还是遂了自家六弟之意罢。
嗯,他会错意了。
源于很早就知道曹叡让夏侯惠当孤臣的事,他偶尔也会将自家六弟的所作所为,当作是曹叡在背后指使的。
也能感受到曹叡一直在尽心擢拔夏侯惠的官职。
如自家六弟的职责明明在淮南寿春,但此番却是被允许随征并州去了。
所以,他陡然觉得,夏侯惠请他代为物色先父夏侯渊旧部有才干的子侄当扈从、建立个人的情报系统,应该也与曹叡有关系。
孤臣嘛,是君王手中的刀。
如今宗室大将凋零,天子曹叡也定会有兵权旁落的担忧。
故而才会让夏侯惠举荐一些忠心社稷之人,安插到军中当将率进而保障兵权。
出仕没多少年且年纪轻轻的夏侯惠,如今能想到的人选,不就是从自家父辈的旧部子侄中挑选了吗?
而建立情报系统,那就更容易理解了。
一直在洛阳任职的夏侯衡,对庙堂局势以及士族世家坐大等事又不是不知道!
至于,这种猜测有没有错.
夏侯衡不想去论证了。
反正,他是绝对相信,自家六弟不可能有谋逆之举。
带着这种想法,他归来自家府邸后,还寻了七弟夏侯和,让他抽空去夏侯惠的小宅一趟,转告孙叔在三日后去一趟谷城取书信。
建立情报系统、重新将以前的暗子启动,这种事情夏侯衡当然不能假他人之手。
且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
但他知道如今一个夏侯渊旧部家中,有一位旁支子弟,不管年龄、才学与品行等等方面都符合夏侯惠要求的扈从人选。
难得的是,这个籍贯在兖州的旧部,门第不高。
也是为数不多在夏侯渊背上“白地将军”的称号后,仍对夏侯家保持着尊敬与亲近的。
也就是说,只要夏侯衡开口了,这个旧部家中二话不说就将子侄送来了。
对于洛阳发生的这些事情,夏侯惠并不知道。
或是说,就算知道了他也无心理会。
此时的他,已然随着洛阳大军北上到幽州代郡右北平了,而轲比能与步度根也驱兵过来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