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
己身不通兵事,果然英布将军有奇策,当为之分析,若然真的可行,自当行之。
“大王,诸位将军。”
“英布以为,我军相较之秦军,战力上并不占优势,唯一可有奇效的便是奇招。”
“诸位将军对于当年秦将王贲率兵数万铁骑千里奔袭楚国淮北可有记忆?”
“英布以为,楚军当为之效仿。”
“兵分两路,一则为虚,一则为实,虚者,声势浩大,牵引秦军十万兵力汇聚在江南。”
“实则强冲寿春国都,攻占国都,号令楚人,为之抗秦!”
“唯其如此,我等才有后续希望,否则,万一被精锐秦军所困,便是有相当大的危险!”
“那个危险我等现在不能承受。”
“而拿下寿春,那里的防御并不算强,五千人左右,可寿春之内有足够的粮草辎重和兵甲。”
身为和秦军多次对战的楚军主将,对于秦军自然有足够认识。
初春一战,楚国最为精锐的军团不存。
目下,他们手中掌控之力,以流散之兵和世族私兵为主,战力差之秦军甚多。
五万之力,和秦军正面交锋,没有太大优势。
甚至于,没有任何优势。
可兵战之事,并非绝对。
历来正奇相辅,正面相碰撞不行,那就奇兵而出,牵引秦军主力,侧面直接拿下楚国国都寿春。
依靠寿春。
他们才有和秦军对抗的希望。
有大王在,他们才有号召楚人的希望。
他们才有足够的底气撑下去。
数年前,秦将王贲未曾灭魏之前,曾率领数万铁骑纵横楚国淮北之地。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纵横千里,攻掠楚国城池十多座。
那就是先例。
秦军可以做到。
他们同样可以做到。
“英布将军此策……不错,有上佳的机会。”
“却是从此地汇聚之力北上淮南,乃至于寿春,有千里之遥,数万之力,很是显眼。”
“若然被秦军察觉,淮南之地,便是可以拦阻我军。”
“季宁将军?季布将军?你二人以为如何?”
舆图而观,整体的策略上不成问题,若然功成,则有相当大的机会。
若然不成,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秦军早晚也会扫荡此处,他们也会被发现的。
眼前的诸将都是往昔大将军项燕手下的主将,以及老世族的兵将,话锋一转,落在另一人的身上。
“大王。”
“英布将军之策,自然上佳。”
“可……也如大王之言,此地距离寿春千里之遥,风险也是不小。”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