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此事不可也。”
“昔者,大王以身犯险,亲至新郑,一见韩非,若无武真君护持,只怕我王危矣,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秦国为奉法之国。”
“王迎三舍,为敬才最高礼仪。如今,大王为韩非一人破法开例,后续难为也!”
秦王政之语刚落,下首的王绾便是上前一步,拱手一礼,悍然阻止道,对于韩非,自己也是有所了解的,近年来,大王颇喜《韩非子》。
甚至,将《韩非子》刊印百套,赠与秦廷要臣,自己也曾一览,那韩非的确为法家不世之才,比起百多年前的商君,于法理更进一步。
但正是因为此,才不能够随意的破法开例,否则,先例一开,后续后世之君如何,一语而落,自己身为廷尉,掌管秦国之法,此事难为。
“这……,既然寡人不能够亲至,那么,派一重臣替寡人相迎函谷关外,应该无忧吧?”
秦王政神色一怔,虽然兴头被王绾遏制,但也明白其中道理,是故,言语一滞,想了想,便是有了一个折中之法,自己虽不能够亲至,有重臣代表自己也是一样的。
“可也。”
这次,王绾颔首而应。
“哈哈,妙哉。”
“李斯,寡人素知你与韩非乃师出同门,而且御史张苍也是你们的师弟,故而,寡人欲使你与张苍等出迎函谷关,替寡人迎接韩非。”
“以为如何?”
得到廷尉王绾的认同,秦王政爽朗一笑,双手在上本能的拍合,而后,明眸扫视,落在厅殿内另一人身上,既要派遣人代替自己。
那么,自然得选择亲近些许的,李斯与张苍等无疑是比较合适的,语落,看向长史李斯,想来此礼足以表现自己的重视了。
“替大王相迎大才,李斯之幸也。”
募然之间,李斯的心头很不是滋味,回想起自己入秦以来的所有种种,先是进入文信候府邸,充当门客,而后侥幸得了一个河渠丞的差事。
方才有了自己的晋升资本,数年来,兢兢业业,在长史之位上劳作,也算位列中枢,想不到,比起师兄韩非,在大王心中还是差了一些。
不过,虽是这般,但神情未改,对于那位师兄的性子,自己也是清楚的,纵然来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