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坏处比较多。这些时间精力用到别出,去学一个技术,能参与到社会大生产中,多跟人互动,可能会让自己变得乐观积极许多。不用天天宅在家,自我幻想,看了那么多书,记不住内容,也不去思考,指望突然有天醒来,随笔文章集,得到一大笔赞赏,从此飞升,改天换命。这是一种病,我知道,就是不想主动挣脱出来,太痛苦了。
只能等到实在熬不住哪天,现金流断裂,变卖房产。可能是一个苗头,也是一个强烈预感,好得不灵,坏得灵,呸呸呸,不要这么诅咒自己。凡是乐观,积极面对,努力努力再努力,总会得到突破。
这不,在写这篇时,昨天微博私信求微信号,说是商务合作,想加我好友,今天从微信加来了,询问了报价,不就是好现象了吗?多给自己点信心和鼓励,一切都会好起来!
似乎不写“的”字,还是可以凑集到千字,以后尽量去掉这字,不在使用了。只是再拼凑时,难度大了不少。很多地方需要用它,却故意不用,就得变换意思,也是有点考验脑袋。多想一点点,脑袋就开有点疼了,应该死掉了不少脑细胞,只能说这是好事,代表脑子开始动起来了,离开了舒适区,等哪天不疼了,意味着这个练习就成功了,就得开启下一个优化流程了。
似乎感觉上,没“的”字文章,比有“的”字文章更专业,更有实力,也更有美感和艺术性,难怪那些作家都不爱用。这字两大用途,一是水文;二是增加收入,因为很多稿件是按照字数计费。
从“的”字开始,要学会减少凑字了,得从质量上突破了。这集子,加上写了几十篇电影观后感,多多少少也有二十多万字了吧。原先是怕写不了多少字,才定个百万字,目前来看,是可以做到。既然知道自己能做到,那就不需要真去完成它。可以灵活一点,就把量路线改到走质路线。
不好了!刚才还说利用二十分钟写文时间,把午餐(鸡蛋加玉米煮了,完成写作,就接着吃午餐,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损耗。因为没“的”,写起来稍微慢了一些,就超时了。要不是闻着点异味,就是那锅边缘烧烫搞出糊味,蛋和玉米锅底还有一些水,否则根本就忘了这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