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怎么联系得上?单纯的思考,应该没写的时候,联想的内容多吧?毕竟写出来的内容,是看得到的,光是思考,要是都是类似于卡机的时候,一圈一圈使劲转,也转不出个所以然,也是徒增烦恼。
那么多大作,难道我要做二道贩子,做注疏、注解,还是去做解说,就是把大佬的长篇大论,精简,或者叫说得更通俗易懂,就算成就?以我的性格来说,我觉得,会更难过,因为始终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会更加乏味,做久了,肯定会厌倦的,除非能在里边表达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
好比今年写了几篇几大千过万字的电影观后感,其实就是挨着把影片的内容,用我的文字表达出来,影片是有价值,只是我的文字没有价值,但为什么要写呢?为的是打字训练吧,还有就是看能不能写短篇,这个经验告诉,我是能写万把字类似于短篇小说的篇幅文章的,所以内心还是很高兴的,现在就是差想法和技巧。
想法其实就是靠灵感,多看人家写的,结合一些梦境,近期一些时间起床后,当时脑子是有一些梦境内容的,有好几次,感觉都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但就是电脑不在身边,人又懒,没赶紧去电脑上打出来。只能说,时机还是不够,看啥时候,我能在搞台电脑,直接放在床边,以后醒来,就立马把当时的梦境写出来。
技巧都说了无数次了,还是要多写,写不来华丽的辞藻,就放弃这点,只写能写的,就行了。
给人家推荐经验的时候,都反复说,管他的,先长篇大论写了再说,后面可以自己优化,或者找编辑优化。要是连初稿都没有,怎么修改优化,谁来给你润色呢?总得有原材料撒。
所以在开始原创短篇小说之前,还是要先找个东西来训练。最好的就是写影评或书评,其次是去回答一些别人的提问。虽然知道人家的提问,很多都答不了,涉猎的领域,熟悉的领域,还是不够,好多都是浅尝辄止,刚阅读第一遍的阶段,连熟读都没有做到,何况深度和思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