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回来的。
从2月5日到内江,差点一个月了吧。主要是父亲知道我在家办公,可以用电脑工作,所以看起来工作比较随性?所以才想着,挨着他农历生日正月21日,比较近,所以就留到过完才走。好像去年他是提前过生的,就是内江近的亲戚,就几个,过来吃一餐,主要是他喜欢打麻将,提前,主要是看大家哪天都在休息,这样好调休。去年是提前回来的,没到21之后,今年也是提前的,怎么没想到提前走?因为阿婆在这里吗?所以多呆了几天?
今年春节有那些值得回忆和记录的事情呢?慢慢想,边想边写。
今年春节没在内江看电影。提前回来的,还是看了一部的,不是春节档的电影。后面春节档上映了,就没去看,还是价格贵。本来看哪一部的时候,还以为内江也降价了?是我太天真,春节期间还是没有降价,还涨价了,跟去年差不多吧。去年好像后面是降价了一些些的,今年一直都是40多元。这种伪大片,虽然部分可能有质感,但是总得感觉,还是过于讨巧。现在好像是大家不喜欢看纯特效电影了,更喜欢剧情为主的,但是也不能这样的啊,一点视效、场面都不讲究,跟在家里看大屏幕网大感觉也差不到哪里去吧,就这样还敢高价?真当老百姓的消费不追求性价比吗?可能还是我太穷吧,没资格看。不过回到成都,价格还是很亲民,我觉得非视效的电影,可以考虑一碗面、二碗面的价格出售,提高人次啊。人次才对电影院的参考指标,一旦人次下去了,离死也不远了。
在老家农村,是大姨娘的第二婚老公,我还是叫姨父吧?一般是姓氏加姨,喊的就是曾姨。他今年搞70岁,搞得还是很热闹,十多桌人,还请人的专业餐饮团队来做。
做生也是提前的吧,专门弄到过年来搞,不然平时很难凑集这么多人的。好比这次,估计有十年没见过的一个表妹,读了高中后,就很少参加这边的活动,考上大学后,学是好像是跟医学有关的,回来在宜宾还是哪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