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木,但是因为吃苦,基础打好,后来突然一天,似乎就顿悟了,理解东西起来就很快了。
明知道有这个死办法,我为什么不用呢?还是宁愿走泛读那一套,可能比较轻松吧,把一本书的字认完了,就完事。转身就不记得内容了,哈哈。哭笑。
买的书真的不少了,应该快一千本了,可能也是太杂了,感觉涉及的,都是文科方面的,历史、哲学、心理、社会、电影、文学、小说等中西书,不少还是经典读本呢。可是又如何?看多的几百本,都是没留下记忆。还是读少了。虽然樊登说过了,泛读也是可以的,只要看的量够大,一定会遇到重复,当遇到重复多了的时候,就代表你把大局掌握了,已经到了的比较极限的知识点了。意味着,接下来,就是把以前看过的,或者重新看的书,做分类梳理了,形成系统。
自己心里要有个谱,那些是历史的,那些是文学的,那些是哲学的……后面的书,或者重温的书,看到就自动去归类,归进去了,还有根据那个类目里边的子类,再分类,整理到足够多了,那系统就建立起来了,那么未来就会越读越轻松,甚至会爆炸式多类联动,产生新的内容。
所以我一开始就想走这个泛读的路,但是家里太小,装不下那么都的书。只能采取泛读和精读的中间选项。就在已有的书里边,采取二次阅读、三次阅读,比精读稍微差一点,在好好阅读一遍,当然有些精品,还是的留着,不能当垃圾扔了。怎么也得二次阅读后,感觉没必要留下来的,才选择当二手书专卖,要么当公益书捐了出去。
昨天开始拿了一本书来做二次阅读了,结果发现,感觉二次阅读后,弄出去,有点可惜啊。钱又不是多得用不完,将来可以再买,那没必要啊,所以感觉那本书会三次阅读后,再看看情况。
反正以后就是,不怎么采购新书了,要采购,也必须先从现在有的里边,先弄出去,一进一出才行。不过看京东上面有回收的,一次性要十本起才行,似乎价格比当废品卖会高一点点。本来想自己去网上当二手卖的,但是挂了1-2个月,没人问。难道真的看纸质书的人少了?可能是我弄的书,也太过于冷门,居然没人感兴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