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明朝的体制之下,根本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处理东南。
就算是日后自立旗帜,处理东南问题也会随之引起一系列的政治的问题。
但是万民军和张献忠却是不同。
万民军和张献忠,只需要高高举起手中的屠刀。
就像是唐时的黄巢一般。
所有胆敢阻拦的势力,都会被万民的怒火碾的粉碎。
“左良玉屯兵在武昌,张献忠没有办法进入湖广,如今时局对于我军有利。”
“现在我们控制的区域全都趋于安稳,没有流寇进入,只需要大力发展,以备天时。”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是历史上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争锋之中,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也是陈望如今正在执行的方针。
“朝廷那边……”
陈功向着北面看了一眼,沉声问道。
风沙又起,吹起旌旗万千。
陈望双目微眯,淡然道
“河南民变这四个字,已经足够应付朝廷了。”
陈望偏头看了一眼北方,继续说道。
“传密信给孙启运,明日午时近卫骑兵营会抵达临颍城下,让他提早带领大部撤离临颍,往汝州府去。”
“在临颍城北,我要他先败一阵,后续陈德带领河南兵马进剿,他可以胜。”
陈望话音落下,周围的一众汉中军将校皆是毫无波澜。
河南的民变,从始至终都不过是自导自演罢了。
孙启运是河南人,但是也是监察所所招募坐探。
如今因为需要,在监察所的推波助澜之下顺势而为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
河南如今的民变更够发展的如此之快,完全都是因为陈望在后面的推手。
一名巡检司的弓手,怎么会比李岩还要精明,怎么会懂那么多的东西,又怎么会在短短的时日之内便攻取县城,统合诸路兵马。
河南民变,只是一个由头,一个脱离东南漩涡的由头。
“李岩那边已经谈好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挑衅我的后果。”
凤阳之战时,之所以真的全力而战。
很大的程度上,是彰显武力作为威慑。
事实证明,凤阳之战后,前来洽谈的宋献策态度和语气都极为缓和,姿态也放的极低。
“东南是李岩唯一的去处。”
“河南,万民军不会再折返了。”
陈望牵引着座下有些不安的战马,继续说道。
“而且这个李岩,他的胃口比我想象之中好像更大。”
“李岩的目的,难道不是截断漕运和收取漕工作为兵源吗?”
陈功很是疑惑,他不明白陈望为何这样去说。
“如今截断漕运的目的倒是勉强达到,但是收取漕工作为兵源的目的恐怕要沦为泡影。”
李青山在山东起义,盘踞梁山,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
截断漕运虽然不是李岩做到的,但是也能勉强算达成了目的。
毕竟李青山与王浚两部已经基本完成了合流,彼此之间打通了道路。
李青山和王浚一样,遥遵李岩为盟主,领封将军之衔。
李岩如今占据凤阳、宿州、徐州一线,以凤阳为据点,不再称为信王,而是自号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在其统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