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不少文人才子摩拳擦掌,准备一展拳脚,慕名而来的百姓们自然也有些期待,纷纷围聚,打听关于诗会的小道消息。这個时代的文宴诗会、才子佳人,俨然类似欧阳戎前世的影视名流,算是某种全民娱乐了,大周文坛的顶级诗人,算是这个时代的顶流。
反而是埋头一心往星子坊外面走。
而浔阳坊内皆是达官显贵与相对富裕的市民,还有寻欢作乐的文人墨客,浔阳楼就是其中代表场合。
可眼下……容真眼前又闪过西城门处分别时谢令姜一袭襦裙的高挑背影。
其实容真也不知道,自己的脚步为何会不自觉的走出来,脱离搜寻的队伍,远离星子坊。
这位他人眼里雷厉行风、铁面无私的女史大人,有些苍白冷美的脸蛋上,破天荒的浮现出一丝犹豫神色,
面对前方那一座专属才子佳人红袖添香、高雅名士觥筹交错的高档酒楼。
裙摆下方,一双绣花鞋迟迟未动。
星子坊那边大都是底层百姓与穷酸士人,类似贫民窟。
整个星子坊已经在琴音下、现实意义上宣告安全,但是因为佛首还在安装,所以还是处于外紧内更紧的状态。
卫少奇、秦长史等人也在带人清理尸骸,搜寻那一口传说中的神话鼎剑。
“此诗,是时人称为文坛宗主的袁大家所作。后两句,大周文坛至今无人超越,小女子私以为,此乃《饮酒》后的第二咏菊诗……”
放在以前,她是不会在意这些无关痛痒的形象之事,毫不在乎他人看法的。
但是真到了这个时候,她却索然无味……也不是索然无味,就是突然觉得,这事已经不是对她最重要的了。
此事已然成为了浔阳城文坛近期的最热焦点。
“众所周知,陶渊明独爱菊,也正是因为他,才将菊花抬到了很高的文坛地位。也因为诞生过如此耀眼名士,浔阳城又有菊都之称。
而今日这场举办在浔阳楼的诗会,不仅是“不咏雪反而咏菊”的缘故,
阴沉天空落下的稀疏小雨,也没影响整条长街的群众热情。
楼外,还有不少人文人墨客聚众围观,路过百姓驻足看热闹。
一件更想去做的事,抑或说一个更想去见的人……
容真停步街头,低头看了看宫裙上遗留的血迹,某刻,抬起手轻轻嗅了嗅衣袖。
“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数百年来脍炙人口。
星子坊那边的戒严封锁并没有太多影响到浔阳坊的生活氛围,两座里坊生活的主要人群,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