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宋浩心里一清二楚。
可这番前来,他只是简单走个过场而已,顺便提前结个善缘。
真当他是来当场考核决定的啊?虽然名义上是如此,也需要过来完善最后一道流程。
但是,在神都政事堂的文昌台下传天官一纸敕文后,面前这位原本小小的七品龙城县令的升迁命运,已经不归天官管了。
是有贵人啊。
不过城外那一座巍巍壮观、闻所未闻的折翼渠……也说不得是自助,还是贵人助。
或者说,在仍旧保留门阀贵族政治传统的大周朝,想往上走,二者都是必不可少。
至于说,这位贵人是谁,是大周朝某种意义上最大的贵人,卫氏女帝,还是政事堂的朱紫相公,那就暂时不得而知了。
宋浩表情沉稳,垂目浏览,少顷,抬头忽问:
“欧阳县令年岁几何?”
“过了十月,便是二十有一。”欧阳戎如实答。
“才刚刚弱冠吗……”
宋浩叹息一声,手掌合起锦折,手指了指欧阳戎,朝左右同僚们道:
“弱冠之龄的御史台侍御史,应当是本朝最年轻了!”
全场登时哗然。
哪怕是早就隐隐猜到这位治水有功、声迹远扬的年轻县令,这次可能是要升官加爵的陪行官员们,此刻亦是脸色惊愕。
御史台,侍御史!
且不说升官换职,从穷乡僻壤升回了京城。
单单说这御史,乃属清流,在京官之中也是清贵至极的好去处。
而侍御史,更是从六品。
御史台类似于欧阳戎前世的纪委,掌握监督百官、整肃纲纪之权。
首官为御史大夫,副贰乃御史中丞。
其下,设立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
其中,地位隐隐最高的是台院,台院置侍御史四人,官职为从六品下。
职责是掌纠正,举百官,推鞫狱讼。
这四位侍御史,算是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之下,地位最高的御史官职,自主检察之权极大。
自七品地方县令,荣升六品京官御史。
这一步,实打实的平步青云。
县衙公堂内外,一片热腾。
但却也有人,噤若寒蝉。
刚替上官打了小报告的俞司功身子一僵,埋头喝茶,不敢抬头看向某人。
欧阳戎礼貌应付了下赞美恭喜的随行官吏们,
“欧阳县令,不,应该是欧阳御史,恭喜了,以后同为朝臣,也算是同僚了。”
宋浩含笑,把手里的批朱锦折递给了欧阳戎。
欧阳戎看了一眼锦折,默默接过,却没马上打开。
眼见事情差不多了,宋浩手撑扶手,准备起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