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流民便产生了……
这样的士卒,就算是强行召到军中,又有多少战斗意志?
这与魏贼对屯田客的压迫又有多大区别?
故而季汉现在实行的,是征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的兵制。
有户籍则分田,有籍有田的人家,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须得抽丁服兵役。
兵役一共四年,一年在本郡戍守,这就是郡兵,同时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剩下的三年要调入中央军,参与对外作战。
这四年兵役是义务性的,除非战死或残疾,才有抚恤金。
不过在中央军,他们可以在接受文化教育,如果进入工程营,甚至还能学到某类技能,算是难得的福利。
如果服役超过了四年,个人就能领到朝廷发给的军中俸禄,可以补贴家里。
运气好一些,能立下足够的军功,那么还能分到“军田”。
军田并不是实分给个人,而是按交易所各地的粮食均价折算成钱粮,分到个人手里。
同样,这些钱粮也可以按要求送到家里——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对立下军功者不吝重赏的制度,是维持汉军强大战斗力的保证。
而想要维持这些制度,须得有两个最重要的基础:
一是有足够的兵源,二是有足够的财力。
幸好,这些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再加上生产工具的改进等等。
最重要的,还是粮食的增产,是保证大汉财政良好的最底层基础。
至于兵源,正常来说,按季汉的情况,确实是个大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却是被大汉丞相的汉夷如一,与冯某人对胡夷的恩威并施化解了。
南边的夷人,北边的胡人,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不但给大汉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劳(动力。
而且还踊跃地加入汉军,以期能跨跃阶层,为后代谋求一条更好的生存之道。
无当军、义从骑就是最主要的代表。
冯某人虽说有时候手段酷烈了一些,但确实也给边地的胡夷带来了许多改变,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活路。
有胡夷视之如恶鬼,但同样有更多的胡夷视之为天神。
季汉对军功的重视,导致想要翻身的汉人百姓都趋之若鹜,更别说胡夷。
汉夷如一的好处,就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
因为军功的赏赐,可是不分汉胡的。
但政策就是再好,也要有实施的前提与基础,而现在的新复三地,条件恰恰还没有成熟。
这就要求大汉必须得再等几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