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
让扎根边疆就扎根边疆,实是这个时代最为忠实的粉丝。
再说了,军中退下去的伤残士卒娶个汉家女为妾可能不容易,但在陇右,娶几个胡女为妾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
冯君侯自己就带了个好头,以身饲蛮女,咳,娶了阿梅为妾,底下的粗汉子们自然是有样学样。
老子本来就是黔首出身,又不像世家子那般高贵,血脉再低能低到哪去?
以前娶个稍微能看得过去的婆娘可能都是奢望。
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爽,自然是先大爽特爽一番再说。
虽说不敢奢望像冯君侯那样遇到个万里无一的梅娘子。
但辣么多的胡女夷女,洗梳打扮一番,百来个里总能挑出两三个合口味的,对不对?
而且她们为了摆脱自己原本的身份,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然后双方一拍即合,情投意合,合情合理……
民族融合嘛,反正冯君侯在这方面是很乐于见成,甚至在暗中推波助澜。
丞相都说了,汉夷如一,娶个蛮女胡女怎么啦?生下来的不都是汉家儿女?
底下的大头兵一听冯君侯说出这番大道理,连忙应道:“对对对,君侯说得对!”
所以不说从军中退下来能就任亭长代表着社会身份的提高,单单为了自己能爽的福利,那也值得去拼命啊。
十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
也就是说,兴汉会的地盘上,官府的政令基本已经可以直达到每一户。
直接就断绝了地方豪族兴风作浪的根基。
“这识字的士卒又不是说有就有,这几年校尉府为了给那些胡人编户,投进去了多少人手?你又不是不知道。”
“眼看着凉州就要收复了,哪来的这么从军中退下来的识字士卒?所以我这不是提前做好准备嘛……”
冯君侯振振有词。
“还骗!还骗!”张星忆登时又是一阵拳打脚踢,“花了那么大力气培养出来的学生,你舍得让他们去当个亭长?”
现在的南乡学堂可不比当初。
除了南乡已经成为大汉最为有名的教化之地,更重要的是,学堂里多了一位先生,此人姓向名郎。
向朗本就是有名的学者,留在南乡学堂的这几年,对慕名南乡而来的各方学子,又是倾心相授。
如今差不多已经是大汉最受尊重的夫子。
有他坐镇南乡学堂,谁还敢轻视之?
再加上皇家的带头,还有冯君侯高人子弟的名头,算学一道独竖一帜。
所以连带着现在从学堂出来的学生,比他们以前的学长们要受人高看一眼。
“我又没说一定是让他们去当亭长……”
冯君侯连忙喊冤。
“不是去当亭长难不成……”
张星忆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