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
冯永不甘心地追问道。
“广汉郡的民乱,已经说明朝廷不宜再清查下去了。”蒋琬解释道,“毕竟当务之急,是早早做好北伐的准备,而且丞相也需要蜀中的安定。”
“封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冯永咕哝了一句蒋琬听不懂的话,这才对着蒋琬说道,“越人丁,这些日子我也清查了一下,大概有十五万人左右。”
“具体数据,在越主薄那里。待蒋参军回锦城,可找他要册本。”
“多少?!”蒋琬冷不防听到这个,失声惊叫起来,“十……十五万?”
“是啊,十五万,两百年前有四十万呢。”
冯永看着蒋琬的神情,不屑地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这……这如何能相比?”蒋琬有些结结巴巴地说道,“君侯,此事可是当真?这等事情,开不得玩笑。”
“这在籍人数,是指可以缴纳赋税的人丁,可不是那些部曲、奴工之类的,更不是那些朝廷使唤不动的夷人。”
“我知道,我又不是瓜怂!”冯永没好气地看了一眼蒋琬,“我好歹也是在南乡呆了那么久。按老规矩,马场之类的人丁,由马场统一帮忙交纳赋税和征调徭役。”
“至于愿意耕种的,按十税一收赋税,一分一厘都不会少。”
古代的赋税,除了要交田税,还要交人头税,同时还要不定期地服徭役。
牧场和纺织工坊是新鲜事物,于是冯永开了一个先河,对那些拼命吸血的权贵和世家来说是很恶劣的先河:统一帮职工交赋税。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尽了办法也要挤进南乡牧场和工坊的原因。
因为只要成为里头的正式职工,只要安心劳作即可,不但可以不愁吃穿,而且生老病死皆有人管。
甚至官府的徭役都会由牧场工坊统一出面应付因为工坊有专门的工程队,同时还有专门的护工队。
冯永这般做,不但让职工感恩戴德,同时诸葛老妖也表示满意:毕竟工程队和护工队的专业性,可不是那些临时调过来的民夫所能比拟的。
至于耕种的,那就更简单了。
这年头,地多人少,只要给予足够的耕地,再加上适合小户人家用的曲辕犁,还有先进的耕种技术,冯永甚至可以从牧场抽调耕牛租给他们耕种。
按这种情况,自耕农的日子过得富足可能算不上,但滋润绝对够了。
所以无休止地兼并土地的世家大族都该死!
历代封建社会的灭亡,归根到底都是土地问题。
目前最紧要的是,想尽办法增强大汉的实力,而不是进行土地革命。
隋唐的府兵制,好歹也撑起了近百年的强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