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回到许昌后,曹爽看在同乡的份上,没有责怪他,反而让他出任大司农。
桓范与台中三狗不一样,不像三狗那样,平日里会阿谀奉承曹爽。
故而其关系与曹爽远不如台中三狗亲近。
此时听到桓范来访,又是正值与亲信商量要事之际,曹爽不禁就是皱眉:
“他来作甚?”
倒是曹爽之弟曹羲,是曹氏兄弟中最有学识的人,且颇能礼贤下士,看到自家兄长想拒见桓范,连忙劝道:
“大司农此番前来,说不得亦是为了洛阳之事,吾等要群策群力,大司农又智谋有余,兄长何不请他进来,也好听听他有什么高见?”
曹爽闷哼一声,不爽道:
“若他当真有智,何以丢了冀州?”
不过他亦素知桓范虽不亲近自己,但在大是大非上,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若不然,他就不会在邺城陷落前,想办法帮自己灭口销毁证据,又拼死逃回许昌。
若是他在那时,直接投了司马懿,自己现在说不得要被动许多。
相比于许昌的不少大臣,如傅嘏卢毓之流,主动前去投靠司马懿。
桓范委实算得上是立场坚定——当然,这可能也有同乡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听到曹羲为桓范求情,曹爽还是从谏如流,把桓范请了进来。
桓范进来后,看到曹爽的亲信皆在,心里已是明白了几分。
但见他拱手道:
“大将军可是正在商议如何应对雒阳之事?”
曹爽微微吃了一惊。
但一想到自己的兄弟早有所料,所以他很快镇定下来。
既然被人说破,而且此事明日就要在朝会上讨论,所以曹爽倒也没有掩饰。
他爽快地点头:“没错。”
然后装作很是沉稳的样子,问道:
“大司农此次前来,莫不成也是为了此事?”
这一回,轮到桓范有些意外了。
没想到大将军在面对此等大事上,居然如此镇定。
莫不成平日里都是装的?
“不敢瞒大将军,某确实是为了此事前来。”
看到桓范在自己面前难得恭谨一次,曹爽的心情终于变得好了一些,伸手道:
“大司农请先坐。”
“谢过大将军。”
桓范依言坐下。
“大司农既是为洛阳之事而来,想必心里已是有了决断,不知谧可否有幸,能听大司农的高论?”
看到大将军居然让桓范与自己等人平起平坐,丁谧第一个开口问道。
桓范之所以不愿意与曹爽亲近太多,正是因为曹爽身边有台中三狗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