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进劝谏的陛下。
却是浑然没有意识到,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已有近十年,他自己也守武昌有近十年。
近十年时间,足够把很多人变成连自己都不认识的模样。
陆逊这一次回信,不但把自己去年北伐时的想法说了出来,更是着重笔墨明明白白地告诉孙权:
这些年来连动刀兵,民间已是有了怨言,恳请陛下以天下为念,以苍生为重。
他却是没有料到,这封信到了孙权手中后,孙权先是面色平静地把所有人都清了出去。
待房门被关上,他的脸色这才突然一变,猛然拔剑剁在案几上,咬牙道:
“顾元叹(顾雍,字元叹)反对我北伐,犹是不言,知要保我颜面。”
“陆伯言几个意思?你言民间起怨言,与指着鼻子骂我是个昏君何异!”
只是骂完了,发泄完了,一想起在内丞相不支持,在外上大将军反对,孙权也觉得有些棘手。
这个时候,一心为皇帝考虑的忠义之士吕校事再次献言:
“依臣之见,伐贼乃是吴汉两国之大事,以往都是汉国主动先与大吴约定,要我们帮忙拖住魏贼。”
“如今汉国得了好处,大吴却寸土未得,未免有失公允,若陛下书信一封,送往蜀地,汉人想来也不会好意思拒绝。”
“陛下,内外大臣皆反对北伐,但他们却忘了,大吴与汉国联手伐贼,可是明昭天地的。”
“臣料想,那汉国正当大胜,未必没有继续东进之意,若汉主有意,而大吴诸臣却反对陛下北伐,那可不就是陷陛下于背信弃义之地?”
吕壹揣摩孙权之心已久,一句“汉国得了好处,大吴却寸土未得”,简直就是说到孙权心坎里头去了。
但见孙权终于点头下了决定:
“然也!吾先去信一封,问问汉主之意。”
说到这里,他看了吕壹一眼,强调道:
“此事,由校事府亲自送过去,不得经上大将军之手。”
上大将军陆逊那里,有孙权送的一枚印章。
以前送往蜀地的信,都是先送到陆逊手里,让他看着修改,然后再盖上大印。
很显然,孙权的话,是开始准备收回陆逊的这个权利了。
吕壹知其意,他虽极力想要掩饰自己内心的狂喜,但嘴角仍是止不住地翘起:
“诺!”
回到校事府后,众校事得知此事,皆是拊掌庆贺。
校事秦博赞道:
“我道中书为何一开始就向陛下建议去问那陆逊呢,原来是早知那陆逊会反对此事?”
吕壹一脸的得意,嘴里却是谦虚道:
“我如何能料得陆逊会反对?不过就是做了两手准备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