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是他们的师长。不但办了学堂教他们识字读书,而且还送他们去考茂才。”
“听他们说,他们家里原本也是种地的,现在一下子就成了官府中人。”
“你说,这等事情,需要多大的能耐?那个冯君侯若是能帮一个两个倒还罢了,居然是年年都能收数百个学生。”
“这得多大的花销?他就是铸钱都铸不了这么快吧?”
冯君侯嘴角抽了抽。
铸钱算个屁!
万一人家是印钱的呢?
能从战乱里活下来,又从关东迁到关西,仍能活蹦乱跳的老农,肯定是见识多广的,自有一套自己的理解。
此时的他,根本没有注意到冯某人的脸色已经变黑了。
老农一副见过世面的模样,语重心长地说道:
“郎君啊,不瞒你说,早些年关东曾发生过一件大事,你定是没听说过。”
“什么大事?”
“早年那个魏国的皇帝,曾罢了不少人的官,还抓过不少人。你可知为何?”
“为何?”
“因为那些人都是只会吹嘘,不能干实事,说是要是让他们入了官府,只会空谈误事。”
老农说着,摇了摇头:
“所以听到那些小郎君把那位冯君侯说成是天下地上少见的英雄人物,我才担心啊!”
“若是大汉丞相还在的话,那么说不定关中的百姓就能吃饱饭。”
“现在换了一个冯君侯,还能分田地给大伙,当然也算是不错了。”
“不过可惜是个爱吹嘘的,也不知道后头能不能办实事。”
这老头,才吃了两颗杏干,就啥话都说出来了。
本来想把手里的杏干全部送给他。
没想到说着说着,居然把冯君侯说得郁闷起来。
一气之下,他干脆把杏干包好,重新揣入怀里:
“老人家,听说大汉丞相就是葬在蓝田呢,你若是有心,有机会还不如前去祭拜一番,说不得就能遂了心愿呢?”
他本是说得赌气话,哪知老农跟着站起来,脸上竟有些许心动之色:
“咦,郎君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
想了想,他仿佛下定了决心:
“若是以后关中当真能像蜀中一样不知饥荒,我肯定是要去祭拜的。”
淦!
冯君侯不想再跟这个没见识的老头说话,转身离开。
“阿郎,我们现在要去哪?回府吗?”
回到官道上,张小四对着冯君侯张嘴就是喊阿郎,简直就是红果果的挑衅。
冯君侯确实是想回府,可是一看到面无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