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景洪道:“还不是不想得罪人,这倒也不奇怪,谁在那个位置上都会犯难!”
宝钗道:“犯难才显忠心呢,若不能为君父分忧,高官厚禄养着他作甚!”
朱景洪叹道:“你以为天下全是王培安?这贾雨村已是矮个里选的高个了,能用也只能凑合着用!”
这是没办法的事,除非重新创造一个得利阶层,否则治天下就得靠士大夫。
再说的邓安二人,此刻他俩来到了会客厅,见到了等候已久的贾雨村。
“贾大人,太子殿下说了,判案是刑部的事,让你依法判决便是,还特意让咱家给你带了一本书!”
言罢,余海向身后小宦官摆了摆手,后者便端着托盘走到了贾雨村面前。
这是太子所赐之物,贾雨村不敢有半分怠慢,当即勾着腰小心翼翼接过。
看到竟是一册《大明律》,确实是出乎贾雨村的预料,这让他想到了很多事。
而在他思索间,邓安笑着开口道:“贾大人,殿下赐你书册,其中意味……你可明白?”
“明……明白!”
邓安依旧面带笑容,说道:“贾大人是聪明人,可有时候聪明过头,也未必是好事……提醒你一句,做人啊别太精了!”如今的邓安可不简单,已是东厂的二号人物,仅次于秉笔太监程英。
所以单从身份上论,邓安就不比贾雨村低,教训起来非常有底气。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若只考虑自己得失,忘了主君……这样的人,怕是难长远啊!”
这些话,犹如利剑刺向贾雨村心防,此刻他已完全醒悟过来,真正明白自己干了多蠢的事。
邓安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之际,一旁的余海却想得更多。
贾雨村是聪明过头了,此时意气风发的邓安,有没有表现过头呢?余海默默看着这一切。
贾雨村离开了,邓安二人则返回了围场。
路上,余海问道:“你何必跟他说这么多?”
“咱们做奴才的,就得多为主子考虑,尤其是我在的东厂,监视百官风闻奏事,便是要替太子爷把这些人当官的看住!”
“今日这贾化把案卷拿来,想让殿下来替他背书受怨,其心可诛……殿下宽仁,咱们可不能让殿下吃亏!”
作为太监,哪怕做了司礼监秉笔乃至掌印,其权柄地位都来自于君主信任,政治上的忠诚是宦官的生命。
沉默几息后,余海答道:“我倒觉得,少说多做更好!”
叹了口气,邓安答道:“我跟你不一样,咱们三个……都不一样!”
这话邓安是有感而发,而所谓的不一样其实并非天生,而是因形势发展而导致的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朱景洪给他仨的定位不同,导致他们处于不同的位置,并有相匹配的做事风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