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推己及人刚才不免多说了几句,还请姐姐不要怪罪!”
当然,对听旨的宝钗来说,她的心里只有惶恐不安。
看奏本的时间既慢又快,一上午的时间转瞬即逝。
那个人的手下出了事,被人拿住把柄做文章,那个就得承担管理责任,一起连带着遭受处罚。
且说襄王府这边,宫里的人赶到时宝钗已经醒来,其神色间仍带有疲惫。
这话元春说得心口不一,如今她和太子对朱景洪无比忌惮,已经把他和老六同等对待。
元春起身靠近宝钗,将其拉回了椅子上坐下。
好不容易送走传旨钦差,宝钗返回同心殿之后,便先召集了内宅一众女子议事。
九月初一的中午,帝后二人奉上的旨意到襄王府,这是为褒奖宝钗为皇室开枝散叶之功。
司礼监的秉笔和随堂太监们,其文化水平不比翰林们差太多,让这些人来润笔效果好也可靠。
对此,朱景洪则是一无所知,此刻还想方设法为老爹省钱。
但好在朱景洪是个直人,宝钗又和元春是姐妹,所以襄王府的威胁虽大,某种意义上又处于可控状态。
连朝鲜都敢反叛,这要是不压下去,往后大明就威风扫地了,他将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听明白了!”几个女人答话道。
“他是個有本事的人,有安邦定国之能,不过行事随心所欲一些罢了!”
可震撼归震撼,能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对此朱咸铭心里其实没底。
确定了这件事,朱咸铭就继续看起其他奏报。
明明生了襄王嫡长子,明明朱景洪在北方立功,宝钗却把姿态放到了最低,说是卑躬屈膝也不为过了。
所以现在的太子,本质上扮演的是内阁大臣的角色,而且还是权力最小的那一个。
自己宝贝女儿的婚事,朱咸铭自是无比重视,所以才要认真筹备谋划。
而九月初二的上午,皇帝的第二份旨意送到襄王府,这次则是为赏赐朱景洪安邦定国之功。
“姐姐你知道,因我家那位向来惹是生非,他在外面倒是逍遥快活,却让我不得不小心些……”
说到这里,元春笑言道:“倒是你说……十三弟是惹是生非,这话我可不愿苟同!”
当事人现身说法,作为阅兵奏报的补充说明,便让辽东的情况变得更立体了。
朱景洪关于阅兵的计划,朱咸铭已经提前知道了,但他不确定最后产生的效果。
“你这话可就见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