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北四卫的想着往前迅速赶路,而在前方作战的各部骑兵们,得知宁焕祥死后难免军心动摇,所以不约而同进行了战略收缩。
各处战场的军队都撤出了战斗,并统一向行署方向靠近,而后各自安营扎寨防备敌军。
这个时候,各部都保持了最高级别的警惕,以防备准噶尔人可能的偷袭,乃至于是全面进攻。
三军不可无帅,哪怕心里对宁焕祥有不满,但只要他在总督的位置上,各路大军才有个主心骨。
而现在,这根主心骨没了,所有人就迫切需要一根新的。
八月初八傍晚,杨隆山回到了总督行署,而后他很干脆的推辞了任命。
哪怕黄清威逼利诱,这厮都以才能不足,不敢于担当此重任。
眼见他态度坚决,黄清二人也不好强逼,只好联名写了奏本,请皇帝另派新任总督来。
然而天还没黑,行署就收到了几十份军报,原来是准噶尔大军动了起,眼看是要进行一场大战。
这个时候,退肯定是不可能退的,没有人敢下这道命令。
可若是打,如今连统兵大将都没有,黄清和梁潜又是门外汉,还真就不知该如何处置。
“三军不可无帅啊……”梁潜发出了感慨,此时他已处于两难境地。
黄清此刻也倍感煎熬,和梁潜一样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如今宁总督殉国,只怕会使军心不稳,急需德高望重之人,凝聚军心主持大局!”
孙绍祖一开口,帐内众人都望向了他。
正常来说,孙绍祖不该出现在议事厅内,他顺道跟着杨隆山进来的。
因黄清二人心急如焚,所以才没心思理会孙绍祖,让他得意跻身于军帐之内。
众人审视之下,孙绍祖壮着胆子说道:“如今前线,唯十三爷地位尊贵,上下皆服……”
“不如……让十三爷来主事?”孙绍祖大胆提议。
此时他这句话,在现场无异于石破天惊。
让朱景洪来主事,这是非常大胆的提议,正常人都不敢这么说,包括朱景洪自己。
其中最关键的点在于,朱景洪乃是皇帝嫡子,触碰兵权是很犯忌讳的事。
当然了,朱景洪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前线所有将领都服他,尤其是京营和侍卫亲军的刺头们。
就在众人迟疑之时,只听外面有人禀告:“公公……十三爷到了!”
下一刻,朱景洪进到了军帐中,引得帐内众人连忙行礼。
“前线势威,如何应对,二位可有章程?”朱景洪先声夺人问道。
黄清二人面面相觑,紧接着便是满脸无奈,神色间还带有几分凄楚。
如果西北局面崩坏,他们都会受到重罚,所以此时他俩压力格外的大。
眼见这条不通,朱景洪又问道:“宁总督怎会战死?中间究竟怎么回事?”
“昨日清晨,宁总督离开那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