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红楼襄王 > 第474章 第九次廷议

第474章 第九次廷议

p;  他虽然死板,但绝不是无脑,如今既知事情已经“变味”,他便不会被人当枪使。

    其实当枪使也无妨,但问题在于若真依着清流目的整,搞得西北打乱导致前方吃了败仗,那最后吃苦的还是西北的百姓。

    在大是大非面前,王培安不会犯糊涂。

    虽然信已烧光,王培安却回想着信的最后几段话,朱景洪当真是从大局出发,告诫他一定要监督好粮草军械转运,这才是前线大军作战胜利的基石。

    平叛战局之胜负,朝廷官军之存亡,士兵亲属之期盼,皆系先生一人……

    在信的最后一句,朱景洪无限拔高王培安的作用,深层目的还是想把他留在关内,免得这位到了身边把他限制住。

    “监督军械粮草转运,不只是为前线保障,还得为转运粮草军民主持公道,我要做的事还有许多!”王培安低声呢喃道。

    很显然,他采纳了朱景洪的意见。

    王培安是个果断的人,第二天他就表现出了不同姿态,只因其主查方向已不再是贪腐,而是巡查各衙门转运粮草的情况。

    几天之后消息传来,这让甘肃大批官员松了口气。

    这帮人也是真被吓住了,如今哪还敢在王培安眼皮底下乱来,于是民夫们的钱粮得到了足额拨付,让他这王青天的名号响彻了西北。

    又是七八天后,西北的消息传回京城,而此时的廷议还没得出结果。

    六月二十三奏本到阁,到如今已是七月十八,只差几天时间就快一个月,两方派系已进行了八次辩论,都没有辩出结果来。

    这种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咸铭没表态。

    但实际上,最查贪腐这种正大光明的事不表态,其实朱咸铭的态度已经很明显。

    作为皇帝,他当然不能说不查,所以需要由臣下来提,而且还得通过廷议这种方式。

    崇政殿乃是常朝之所,常朝每旬首日开展一次,除去每月首日的大朝会,这里一个月最多使用两次。

    但在七月,在这过去的十八天时间里,加上常朝这里已使用足足六次,其中廷议就举行了五次。

    本来一开始,廷议是在乾清宫举行,可虽然参议范围的扩大,乾清宫地方小便转移到了这里。

    此事的崇政殿正进行第六次廷议,加上乾清宫那三次这便已是第九次。

    内阁大臣和六部九卿,六部和督察院外加五寺佐贰官,以及六科给事中、翰林院学士和詹事府春坊官,现场有七十多号人。

    两方人马泾渭分明,此刻各自站在了一边,依次发言阐述己方观点,亦或者驳斥对方的观点。

    此刻正说话的,乃是督察院佥都御史周新阳。

    他的态度是支持严查此案,简单来说是站陈锦昀一方,可以将其称之为“清流”。

    “伤风害理,莫甚于私,暴物残民,莫大于贿,>>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火线提拔入侵美利坚穿成极品恶媳,种田致富娇养探花本就无敌,何须修炼苏尘叶灵溪贤妻良母操劳死,重生摆烂赢麻了小村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