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隆万盛世 > 1300新生意

1300新生意

 只不过因为是户部的差事儿,和他关系不大,所以魏广德之前从未考虑插手此事。

    自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把盐业列为国家专营开始,中国历代政府都将其视为经济命脉严格把控,其专营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很高的比例。

    大明每年的赋税收入单论白银的话,盐税显然是排第一位的。

    按照芦布翻找来户部的文书,魏广德只是简单计算就大略估算出岁入盐课银超过一百万两。

    只不过这些盐税并不是全部支运太仓,出海盐外,井盐和池盐的税银大约三十万两是转运九边,包括宁夏、延绥和宣大等边镇。

    毕竟他们都在河西,运输不便,自然不需要再运到京城。

    至于盐引的发放数量,每年都在二百五十万引左右。

    按照此时的盐引重量,大引四百斤盐,小引二百斤盐,大明现在官盐每年发放盐引就是十亿斤。

    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很大,实际上人对食盐的需求非常巨大。

    这年头,每人一年大约需要十二斤盐,五口之家就算再怎么省着吃,一年五十斤盐还是要吃的。

    而且,明清时期一斤相当于后来的1.2市斤,再通俗点说就是600克一斤。

    十亿斤这个数字,算起来不过就是三千万成年人的食用量,根本就不够明朝的需要。

    但是,朝廷就算真要继续增加盐引投放却也是困难重重,根本原因还是在盐法上。

    现在别看每年投入大约二百五十万引,但实际上大明盐场根本就供应不了这么多盐。

    是的,大明现在的盐法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盐引积压,盐场拿不出盐交付。

    这也导致现在南边扬州的几个“交易所”,盐引价格大跌。

    明朝的盐场产量随着国家稳定,产量也是不断增加,但真实人口的增加数字更大,只不过没有体现在朝廷的“黄册”上。

    明朝的盐,东部主要就是海盐,而在西部则是以池盐和井盐为主,海盐是最主要的获得盐的方式,临海地区有大量盐田晒盐。

    只不过,因为和灶户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所以实际上大明每年的盐产量并不能被盐场收足,而是被灶户偷偷卖给了私盐贩子。

    这些私盐贩子,许多也是受雇于盐商。

    毕竟,正规渠道要获得官盐太难,还不如弄点官盐再参杂私盐贩卖牟利。

    在后世,有人怀疑明朝的私盐规模可能数倍于官盐,其中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对明朝人口的猜测。

    因为官盐每年的发引量就那么多,>>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被偏执神明盯上,娇软人类杀疯了大夏镇夜司屠龙倚天前传魔修来自地球大唐双龙:从飞刀术肝到刀开天门大明:月玄星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