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烟灭,残余不过五万人狼狈逃往南牙关。
“什么,缅王退却方向是孟养、贡章?”
莽应龙带着儿子和残余军队离开南牙关后,明军马上也紧随而至。
斥候很快就发现了大队缅军的撤退方向,回报到李成梁这里。
说实话,莽应龙的撤退路线有些出乎李成梁的预料。
在他看来,走汉龙关无疑会最快回到缅甸去。
而有大儿子李如松坐镇,只要明军仅仅跟随缅军溃兵,是完全可以在汉龙关外围歼缅军主力,擒杀缅王莽应龙的。
可是,莽应龙不按常理出牌,居然选择绕路逃跑。
现在南路的情况,李成梁只知道明军已经抵达汉龙关城下,但缅军抵抗顽强,没能破城。
至于关外李如松部,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
有汉龙关阻挡,明军南北两部通信不畅,很难联系。
汉龙关那里,可还有缅军数万人。
屏退斥候以后,李成梁马上派人叫来五子李如梅。
现在李如梅年龄不过十三,按照此时看法依旧是少年。
不过将门出身的人,对此却不以为然。
实际上,现在李成梁已经再给儿子们累积功勋了。
之前,李成梁把三个儿子都派出去了,留下老四李如樟在身边效力,还有老五李如梅,就在中军帐行走。
“父亲。”
李如梅进入军帐,立即行礼喊道。
“好了,今日叫你来,是给你交代个事儿。”
李成梁开口说道。
李如梅听到父亲有事交代,立即躬身道:“请父亲吩咐。”
“你马上带领一队亲兵去汉龙关,想办法和关外你大哥联系上。
我这里有一份手令,你拿去交给张光胤,汉龙关就交给你大哥去解决。”
李成梁马上就把他的考虑说了出来。
如今,缅军主力已经被破,残余缅军必定是惶惶而不可终日,正是交给李如松练手的机会。
张光胤是施甸明军主将,原是镇守参将,现在手下有兵三万余人,加上李如松手里的兵马,倒是不比汉龙关缅军少多少。
给张光胤的书信,自然是要他听从李如松的命令,承诺功成会为他请功。
画饼把人都安排好,这次征缅之战,朝廷一定是不会吝啬嘉奖,到时候功劳高低,全在李成梁的请功奏疏上。
对于李成梁来说,最紧要的自然还是要擒杀莽应龙,再说灭国的功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