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隆万盛世 > 1146户部改革

1146户部改革

sp; 即可以说这是算开源,也可以认为是在为朝廷节流。”

    “嘶”

    听到魏广德的话,张居正抽了口气。

    说实话,魏广德的提议是张居正没想到的,因为驿站制度是从大明开国就开始执行的,已经近二百年历史。

    驿站制度也一直没人提出来需要改变什么,自然也被官员们自动忽视了,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益。

    但实际上兵部每年交给户部的账单,张居正也是知道,驿递每年的花销其实非常巨大,大到一般人很难想象的程度。

    三百万两的开支。

    后世有多少人知道,大明一年在驿站和急递铺等通信方面的投入会如此巨大。

    三百万两的支出,大头其实不是驿卒,而是在官员迎来送往,在驿递房屋修缮和马匹车架的添置上。

    当然,其中只有一部分需要户部贴补,不过几十万两,二百多万两银子,其实都是分摊到地方杂税里面。

    张居以前并未关注,但现在不同了。

    现在魏广德提出为驿递开源,或者说是节流的法子,才让张居正忽然感觉到,貌似驿递的开支有点大了。

    明朝时期的驿站系统是一个庞大的通信和交通网络,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军事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驿站的运营和维护需要大量的经费,这些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地方人民的赋税。

    每个驿站的经费一般是按驿站的大小、人员和车马的多少来供给的,用于驿站物资的补充、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维护,以及驿夫酬劳的支付等。

    此外,明朝的驿站改革和制度调整,如马匹食量的增加和人员配置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驿站的运营成本。

    “善贷,你这门生意,怕是不赚钱,还是亏钱。”

    就在张居正思索驿递事务的时候,冯保忽然插话进来道。

    魏广德看向冯保,有些不解。

    “虽然民间有书信需求,但又有多少?亲族多在一个地方居住,那里需要书信联系。

    至于需要书信的,也即是官员和商贾,他们有的是渠道传递书信。

    至于你这次,不过是恰巧遇到没有商人往返罢了。”

    冯保解释道。

    其实,冯保的说法也不错。

    大明现在的制度,就是把百姓限制在自己的家乡,一般来说并没有书信往其他地方传递的需要。

    不过大明也坚持移民,其实许多宗族因此也分散在全国各地。

    所以,对于冯保的话,魏广德摇摇头,就把魏家分支,一部去了辽东,一>>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理寺小饭堂2003:从外贸开始我打造了异常控制局天衍鼎和闺蜜一起穿年代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