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廷会试,自然在吏部也是需要核算的,有多少官职需要补人,又有多少人会在这两年致仕,大概估算出来,才好确定会试的名额。
至于殿试,好吧,那是给皇帝勾一甲的。
状元、榜眼和探花,可不是考出来的,那都是看皇帝高兴还是不高兴。
高兴了,随你们怎么弄,直接就按照读卷官排的座次发榜;不高兴,看看谁的名字顺眼就点了谁,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要不怎么说是天子门生呢,真的是天子,九五之尊一言而决。
当然,能够到皇帝手中的卷子,也都是被读卷官看过一遍的,太差的可不会到皇帝手中。
“这两年都没回九江,你们就一直在京城读书?”
好吧,看着这几位会试失利的,三年都留在京师读书,也没有回去。
九江离北京城是远,可是一个来月就可以到到家了,那两年新年怎么着也该回家看看吧。
“京城比南昌府可繁华多了,等你们休息几日,我带你们外出走走,反正现在你们来的也挺早的,礼部都还没开始录名。”
张科笑道。
是啊,没到京城前,他们以为应天府,苏杭就够繁华了,到了京城才知道,这里更加繁华。
毕竟在这座城市里,住着这个帝国最有权势的一群人,他们明的暗的收入奇高,消费力也是惊人,何况还有南来北往的商贾,自然打造出北京城一等一的繁华盛世出来。
酒席散场后,魏广德算是在北京城落下脚,准备一个多月后的会试。
席间虽然张科等人也都说留在京城读书比回去强,不过魏广德还是打定主意,这次会试要是考不中,回头运河解冻就南下,等三年早点上京来就是了。
之后几天,魏广德就跟着朱世隆、张科等人逛了这宏大的北京城。
确实宏大,自永乐帝迁都北京实行两京制以后,帝国的权利不仅大部转移到了这里,附带的人口、财富也快速向北京转移。
为了营建北京城,永乐帝自南京迁来数万户匠人,大量南京的卫所也随之一起迁来。
而刚修建好的南城墙,更是让周边大量人口涌入进来,导致市面上人口猛增,而其他三方没有修建城墙的地区,商业明显开始凋零。
魏广德这次上京,可是带了三千两银子,把自己的钱全部都带上了。
后世的四合院,魏广德肯定是买不起的,都特么的上亿了,这一世嘛,还真不是难事儿。
不过这时候的北京城里的院子,魏广德还是没打算动手买。
好吧,如果科举不第,那意味着要在北京逗留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