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教导。
如今这朝堂被我们孤儿寡母搞成这样,还请魏先生帮忙收拾。’
闻言,魏广德冲陈皇后一揖,情绪略显激动的说道:“娘娘言重了,这本就是臣等该分担的责任。”
魏广德从慈庆宫出来的时候,心中就在分析现在内阁的局势。
隆庆皇帝在世时,咨询那些奏疏会找谁?
八成就是内阁成员,包括高拱、陈以勤、李春芳等人。
高拱这个人,怕是这些奏疏最有力的反对者。
魏广德和高拱同僚这么多年,是了解他为人的,他一心想要把大明打造成明初的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场景。
魏广德的改革,显然很多是对明初国策的改动,放到文官的眼里那就是改动祖制,而且这些东西大多对文官集团来说并没有带来什么利益。
是的,没有文官集团的利益,虽然他们不至于就要举双手双脚反对,但也不会用心支持。
至于李春芳和徐阶,还是算了,人都已经致仕,不在朝廷,就算他们反对也没用了,他们已经是过去式。
张居正。
这个名字一下子出现在魏广德心头。
如果说现在能阻碍魏广德推动改革的人,怕也只有这个号称大明第一改革家了。
回内阁的路上,魏广德就缓慢踱步,一边思考脑袋里不多的记忆。
张居正是为大明做了许多事儿的,充盈了大明干涸的国库,那具体有哪些?
记得当初和张居正闲聊的时候,貌似张居正和高拱对一条鞭法都是推崇的。
严格说来,一条鞭法其实是简化大明朝复杂的赋税,把许多税混在一起征收,老百姓也觉得方便,朝廷也没有吃亏。
对于地方官府,实际上也是减轻了工作,所以地方上大多支持此法。
但是靠这个就像充盈国库,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税收就那么多,除非张居正找到增量,否则大明朝国库充盈不了。
清查田亩?
一个念头出现在魏广德脑海里,这个是张居正提出的,他这个提议其实风险很大,因为会得罪许多人。
他自己貌似也知道好歹,这话也就是当初还在裕袛的时候和魏广德、高拱他们聊过,进入朝堂后就只字不提,显然他也不傻,知道一旦提出就是自绝于权贵集团。
但是,魏广德想不到张居正弄钱的地方,貌似除了田地,张居正就再没其他可以出手的地儿了。
对了,以前不敢提,那是因为上面有徐阶、李春芳和高拱压着,他提出来,人家顺水推舟采纳,但是黑锅却是让他来背。
不采纳,他得罪权贵,而这些人则得到权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