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隆万盛世 > 835应天和北京

835应天和北京

; “好了好了,别说了,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看你这客气的,不收好像还是我的罪过.”

    官差和衙役有说有笑就走出人群,往村外走去,村头一棵大树下还栓着一头驴。

    不多时,驴背上已经被绑着鸡鸭一类的家禽,那官差只是冲秦甲长拱拱手,就解开缰绳翻身上了驴背,骑着驴,嘴里哼着小调晃晃悠悠的走了。

    就在这两天,应天府的百姓也开始议论纷纷,对于忽然又被推出的“一条鞭法”指指点点。

    大部分有地有户的百姓当然是支持这条税法的,因为实行此法后他们虽然负担会稍微重一点,却可以不用再担心被抽丁让他去徭役,那可是破家的根源。

    虽然他们支持这条法令,可也担心如以前一样,执行一、两年就被废除,又回到原来的征税方式上,又要提醒吊胆小心伺候着村里的甲长、里长这些大人物。

    至于衙门里的官差,离他们还有些远,倒是不怎么担心。

    而对那些已经把土地投献出去的,自然是最希望此法能够很快寿终正寝的,因为他们亏了。

    自家的土地送给了别人,至少明面上是这样,地契是别人的名字,自家只能继续耕种,而之所以会如此,还不就是因为自家和甲长、里长关系不好,担心被抽去服徭役,客死他乡。

    土地虽然送人,每年要缴纳的地租算起来其实也只是比那些自耕农稍微重一点,但不再担心服徭役的事儿,貌似还是能够接受的。

    只是,若是以后朝廷真的就按照此法长期执行的话,那就有点亏了。

    毕竟最最重要的就是,投献后他们的身份变化了。

    不仅没了名义上的土地所有权,还没了户册,成为主家的奴仆,自家要是能出个有出息的孩子,都不能参加科举,这可就对不起先人了。

    和后世人对此时代农民看法截然不同的是,虽然大明的百姓整体上承受着各种“苛捐杂税”,但整体生活水平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低。

    各家农户都会在自家孩子八、九岁的时候送孩子蒙学,进私塾学习个一两年时间,让他们能识几个字,至少会写自己的名字。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识深入人心。

    如果私塾老师再说孩子有天赋的话,那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自家孩子学业,直到供不起为止,为的就是赌科举的独木桥,希望自家孩子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路,举人、进士的功名,最后入仕为官,彻底改变一家的命运。

    江南为什么文化昌盛,因为民风如此,大家都愿意让自己孩子读书博前程,甚至不惜卖房卖地,赌上一家老小>>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四合院:屠戮禽兽,从贾家开始李毅唐雪重回过去小说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李毅唐雪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李毅唐雪吞噬九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