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隆万盛世 > 798余盐换京营

798余盐换京营

响到大阅一事,但也有可能恰恰相反,他们顾忌之后的大阅,而不敢明目张胆出来使坏。

    只要定为常例,他们之后就算想使坏也会难上加难,要改动更是不易。

    至于那些勋贵的不满,我会私下里和他们接触,看看他们的条件。

    在我看来,这世上就没有谈不拢的事儿,无非就是代价,他们想要什么。

    只要按照奏疏,把京营分为新营和老营,老营随便他们安插人手,新营就得挑选能征善战的将官带队。

    对他们来说,损失的其实就是那黄白之物,其他地方给点找补就好了。”

    魏广德说完话,就看着李春芳。

    “你是有想法了?”

    李春芳试探着问道,他想知道魏广德打算给勋贵什么利益,让他们把插在京营里捞银子的手收回来。

    “记得之前几处盐场都上奏余盐处置一事,此事一直拖着,正好把这些盐引分掉,给他们多一点补偿就好了。”

    大明朝廷手里能变现的其实不少,只是许多都被下面的官吏瓜分。

    内阁中人大多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所以很容易就被下面人蒙蔽。

    对于食盐生意,阁臣们虽然知道其中利益很大,但是也只是晓得个大概,并不详细,也不清楚此时江南大盐商的豪富。

    特别是明朝自建国以后,盐税一直都很稳定,大约在一百二十五万两上下,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利润虽大但也不过如此。

    明朝的盐场每年都是按照户部给出的天下户数进行生产,所以明初的全国六千万人口,到了明末依旧大体就是这么多。

    但实际上,明朝此时人口早就翻倍,只是因为统计不准确所以朝廷并不知道。

    但是做为最底层的官吏,虽然他们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但是可以根据售卖的食盐大致推算出来。

    朝廷按照六千万人口生产,发放的盐引哪里能满足需要。

    盐场想法设法的增加供应量,但是盐引就这么多,所以每年盐政衙门就要和户部商议此事,想出理由处理这些余盐,或者说卖出盐引牟利。

    明朝初、中期,食盐并不是普通商品,民间店铺里是买不到的。

    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食盐都是有地方官府从盐运司提取出来,再按户头给甲长、里长按户分发下去。

    实际上,那时候的食盐类似计划供应模式。

    不过随着人口增多,食盐需求增加,盐商们发现其中有机可乘,所以“土商”出现。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剔除仙骨后,全宗门跪求我原谅我把全修真界懒哭了夫君你断后,我先跑!秦时明月之政哥们竟是曹操型上单?至高洪荒,群友是诸天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