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直至优婆离入门,才真正实现众生平等的第一步。
因为不平等,所以向往平等,因为不自由,所以追求自由。
一生推崇众生平等的佛陀,出生于等级最为森严的梵土,有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奢、首陀罗。
婆罗门:指婆罗门教的僧侣及学者阶级,居四姓的最上位,职司学习吠陀而教授之。
刹帝利:乃是田主,指国王及武士贵族阶级,位于四姓的第二位,掌管政治及军事。
吠奢:乃是工匠农民,指所谓平民阶级,位于四姓的第三位,乃从事农牧工商等生产事业者。
首陀罗:乃最卑贱的奴隶阶级,以奉侍前三姓为职责。
首陀罗阶级的人,在路上如遇到婆罗门和刹帝利,要跪在路旁让路,如果偷看他们一眼,眼睛就会被挖掉,如果和婆罗门或刹帝利讲说理由,就会被割掉舌头。
优波离出身在首陀罗族的贱族,命运注定他就是别人的奴隶,地位不如牛马,受到社会的歧视,如同一块粪土,不值一顾。
优波离的出家,一方面使出身高贵诸弟子放下傲慢心,放弃自己过去的身份,以师兄对待优波离,另外一方面也践行了佛门的律法,踏出众生平等的第一步。
但,让释迦没有想到的是,诸弟子放下了傲慢心,但,优波离却没有放下自己的自卑心。
因为出身卑贱,所以追求高贵美好。
这一点没错。
但,对于修行者而言,外表只是色相,执着于外相,便是近执了。
“优波离。”释迦老佛正色道:“如果凭佛的三十二身相就能认识佛的本性,那么转轮圣王也就是佛了。”
“佛除了三十二外相之外,还有三十二相。”
“是谓自心相,外相,所依相,所行相,作意相,心起相,安住相,自相相,共相相,麁相,静相,领纳相,分别相,俱行相,染污相,不染污相,正方便相,邪方便相,光明相,观察相,贤善定相,止相,举相,观相,舍相,入定相,住定相,出定相,增相,减相,方便相,引发相。”
“三十二复三十二,不计其数,焉能见真如?”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优波离哑然,欲要再问,只见释迦手中的说法印忽然一变,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
这是降魔印!“降魔?”优波离顿时惊悚,这佛法盛会,诸天佛陀在此,哪个不开眼的魔头跑来找死,便是天魔王都未必敢来。
突然,只见黑烟滚滚,魔气嚣张,有桀桀桀怪声响起。
似乎有魔王低吟,诅咒道:“释迦老佛,世人都崇拜偶像,你说不能以声色见如来,又有几人能懂,还不是一味的求神拜佛,做个磕头虫,乖乖献上香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