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的,我们必须做足戏,要有人恳请我担任鲁国国君,我也不能开口就答应不是?我得拒绝,那就在恳请,再拒绝,那就再再恳请,到这时,我就无何奈何的答应下来,这样的话,我的面子也有了,权力也到手了,”
“生姜还是老的辣,大将军这一手,真是高,太高了,”十四个亲信又欢呼起来:“这是我们来做。三请两让吗。”
庆父和亲信们开会商讨腊月十六登基一事,心里才舒服,别的什么都是浮云,和亲信一起商量如何登基的具体办法,具体步骤。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操作计划呢,没有这个计划,登基就是空谈·······
这十四位大臣,掌握着鲁国的重要部门,你在朝廷议事都有。发言权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分量。不是说了就没人听,没人用的那些大臣。这些大臣都是有发言权的啊。议事什么的,基本上别的大臣掺不上言的,都是他们说了算。他们有庆父撑腰么?平常就在朝廷里横行霸道,谁也不怕。
平日里,其他那些大肠=臣懒得跟他们理论啊,他们说话的时候。其余的大臣基本上就干脆不吱声了。你想说什么你说去吧。我也不管你啦。但是,立谁为君这是国家大事,谁也不让谁,上次就吵的很厉害,太后哀姜就折中调和,弄了个代理执政,
这一次,就下定决心了,一定登基,庆父也和不堂堂将军商量好了,他们只要反对,就派兵把他们抓起来,上次不行啊·,他们手里都有兵,抓不了,找借口,把兵都借走了,这回就没了本钱了,不行也得行,说起来,这是还得谢谢公子斑,要不是公子斑进攻邾城,还找不到了这个借口,
把他们的兵借走了,压根儿就没有打算这些兵回来,所以,也没有给他们具体的指示,就是让他们去送死的,果然,庆父的目的达到了,从接到邾城受的飞鸽传书,就知道大局已定,再讨论国君一事,自己就占据了主动权。这一次不达目的不罢休·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