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地引经据典。
杨尚荆摇摇头,冷笑了两声:“遭人妒忌便遭人妒忌,如今这朝局,还能拿我如何?”
现在他上面一层层的保护伞,平常人还真是近不得他的身,那些奏疏,只怕还没进通政司,在都察院就被扣下了。
然后上疏的人,就会受到外朝大佬们的多重殴打。
“话虽如此,可是……”忠叔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少爷如今身居詹事府少詹事一职,正四品的位子,再往上走,这位子可不好找啊。”
这话说得倒也在理,以杨尚荆现在身份的特殊性,让他兼着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的差事,肯定是不合适的,毕竟他总督福建沿海剿匪的活计,现在来看是直接对南京兵部负责的,这样的晋升不说有没有明升暗降或者明降暗升的嫌疑吧,南京兵部首先就不干了。
毕竟你挂着人家的牌子呢,詹事府这种中央机关,养储君的地界也就算了,你一省的官儿算啥?都不说黄岩县那边的备倭衙门现在还吃着南京兵部、户部的财政了,这要是出了政绩,这事儿是归你浙江的承宣布政使司,还是归我南京兵部?这两个部门之间争功,可不是简单地能把蛋糕做大的事儿。
南京兵部给个侍郎的衔儿?别扯犊子了,侍郎这种中枢的正三品可不是大白菜,某种程度上,恩,也就是从编制上来看,比特么六部尚书都要稀缺,毕竟皇帝赏老臣、重臣经常会给加一个某某尚书的荣誉衔儿,不给理部事,可这侍郎衔儿是要实操的。
杨尚荆撇了撇嘴,也没把这事儿挂在心上:“到时候头疼的又不是戬,朝中大臣想通了,自然就会把这官职提上来,总不能现在就把戬调回中枢任职吧?”
沿海剿倭备倭的事儿这才算是刚刚开个头,无数个大家族还等着朝廷开了海禁,跟着朝廷的水师去外面晃一圈儿打秋风呢,哪儿能让杨尚荆跑回中枢?简单一句“无可取代”,就能把调令给支应过去。
“只是这李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