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干了墨迹,折好了塞进了信封之中,伸手就交给了这个师爷。
师爷接过了拜贴,刚刚要出门,就听见门口传来了一个衙役的声音:“禀告府尊,少詹事杨戬杨尚荆派人来衙门投了拜贴,请府尊过目。”
刘世龙眉头一挑,就是一招手:“速速拿来!”
衙役应了一声,走进了书房,双手呈上一张拜贴,刘世龙伸手接过,打开来一看,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到底是个明白人啊。”
杨尚荆的信很简单,就是说自己过处州府,想要拜访一番刘知府,只是家父病重卧床,不敢在此多做耽搁,故此想请刘知府今晚在春茗茶楼叙话,还请刘知府赏光前来。
这完全就和他那位师爷的想法重合了。
“先生神机妙算,世龙佩服,佩服啊。”刘世龙感慨了一声,这一次微微地弯了弯腰,
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拿出了让别人高看一眼的能力,总能得到其他人,包括自己金主的尊重的。
然后就看刘世龙站直了腰杆,感慨了一声:“估摸着,这方法,还是那杨尚荆身旁的杨忠给的建议,却是与先生不谋而合,先生大才,大才啊!”
“那杨忠乃是杨荣身边的红人,昔年太宗皇帝、宣宗皇帝北征,横扫漠北之际,杨荣大多将此人带在身边,不说其人本就天生聪颖,便是耳濡目染,也可甩开在下无数条街,明府折煞了在下。”赵先生打了个哆嗦,连忙躬身。
这帮做幕僚的,奋斗目标是杨士奇,可是呢,奋斗的方向却是杨荣,因为杨荣能决断,在三杨内阁之中,决断能力大概能把两个杨士奇吊起来打,之所以将杨士奇列为奋斗目标,自然是因为对方也不是什么科举出身的,却走上高位的典型罢了。
所以对杨荣身边的人的研究,这位赵先生也是很深的,将他和忠叔相比,还真是折煞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