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而且难看的程度有很大的几率会超过人的想象力的极限。
然后就在大朝会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孙原贞这个正二品的大员,就在那儿吹嘘杨尚荆的“功劳”,反正战绩这东西,注不注水都挺骇人的,大明朝建立这么久,这么有效率的对山贼水匪的屠杀,还真就没出现过。
毕竟嘛,杨尚荆先是排除了对大家族的爪牙的屠杀,然后才开始清剿没什么根底的垃圾,这就降低了一层难度;往后呢,杨尚荆手底下的部队虽说没见过太多的血,但是有效的组织度就能弥补一切;最后呢,是民怨,那帮山贼水匪可不是什么当年方国珍、陈友谅之流的余部,他们要的只是钱,对于寻常乡民的压榨更狠,自然也就更遭人恨。
有的时候,地主家给指路说“太尉这边走”走岔了路,可能就有那种见多识广的老农从田间地头钻出来,给指一条明路,毕竟基层铺上了精锐士官,对军队的掌控力就能飞速上升了,这个时候谁要是敢扎刺儿什么的,想要来个老式军队的“合法劫掠”或者“老乡,借你人头领个军功”……
精锐的“士官”们会优先对他们说“这位弟兄,借你脑袋严明一下军纪”。
毕竟杨尚荆给他们扫盲的时候,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灌输工作还是没有放下的。
所以这帮外朝的文武,也就是那帮地位不咋高的,听了孙原贞的讲述,感觉自己就像在茶馆听戏一样,这特么的……太渗人了吧?令行禁止啊!被那帮说书先生吹到天上的八百岳家军有这么牛逼不?
不过仔细琢磨了一下,好像位置到了孙原贞、于谦、张辅等人这种位置,就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撒谎了吧?要知道,这一系列的数据,可绝对不是上下两层官僚造假就能弄出来的。
毕竟,在南方和杨尚荆不太对付的武将,就有一个正二品的备倭总兵、浙江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李信,那个被同行们嘲笑为“李朦朦”的倒霉鬼。
而且吧,这事儿事关军国大事,李信只要背靠皇权,无论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