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
杨尚荆说完这话,李信的脸上玩味的笑容就越发的明显了,他叹了口气,然后说道:“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国公纵横南北,戎马一生未逢敌手,中军都督府的同僚,自然也都是见微知著之人,本官确是叹服啊。”
顿了顿,李信继续说道:“也亏贤侄得力,能够当机立断,否则那贼子何有才勾结倭寇,流亡海外,我大明海防岂不是又平添了大患?”
杨尚荆不露痕迹地松了一口气,李信这话他爱听啊,直接把李信认可了他把名头放在中军都督府身上,就证明他没打算在这里纠缠什么,如果接下来这李信不作妖的话,他就能够很清晰地抓住李信的思维脉络。
他和李信之间的关系,有斗争,也有妥协,毕竟安玉成做出来的那些烂糟事儿可是抹不掉的,但是呢,总体而言是妥协要大于斗争的,毕竟备倭衙门名义上直属南京兵部,但是也根本绕不开备倭都司这一块儿,就像当初户部右侍郎焦宏上书,要建立备倭都司一样,首倡归首倡,下面的兵可都是李信的,一旦剿倭成功了,功劳还是两家分的。
而且,分功劳可不是什么一份功劳简单的对半分,政治上的功劳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可以把这个功劳的蛋糕做大,一份功劳可以分成两份、乃至三份,然后大家一人一半,还不是美滋滋?
“全仗陛下洪福庇佑。”杨尚荆假模假样地朝着北边拱了拱手,然后继续说道,“也全凭备倭衙门徐尚庸徐百户得力,能够当机立断,直接拿下反贼,否则那盘石卫,少不得一通儿的血雨腥风。”
反贪官不反皇帝是有传统的,这外朝的大臣反宦官不反皇帝,也是有说法的,陛下必须是圣明的,只有这样,经由皇帝陛下朱笔御批晋升上来的外朝官儿们,才是名正言顺的,可是皇帝那么圣明,为什么会被奸人懵逼,那就是不需要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