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章
安玉成这边迎着杨尚荆没迎到,到底也会要了命的事儿,鬼知道杨尚荆这个魏国公未来的女婿要怎么给他下套?所以这边穿着小衫,忍着寒冬腊月的冰寒,出了房门,一点儿没敢耽搁,直接奔书房就去了,提笔就开始给都指挥使李信写信,将自己这边的情况仔细述说了一番,没敢添半个字儿。
他也不敢添半个字儿,更别提扭曲什么意思了,不为别的,单单是他身边那两个指挥同知,实质上就有一个是李信的亲信,而且和他还不是一路的,算是李信体系下另一个派系的人物,他这边添油加醋出了什么问题,到时候少不得又是一顿板子,甚至直接丢了差事。
政治是一门平衡的艺术,他安玉成可以在海门卫强势,因为一个强势的将领能够果断地对倭寇饱以老拳,个人拿到军功都是小事,给他李信脸上增光才是大事,“慧眼识人”、“指挥得当”之类的脑子一顶一顶戴在头上,那才叫一个风光呢,能不能调回五军都督府做个都督同知之类的官儿,一部分要看走动,另一部分,就要靠着下属的战绩撑场面了。
但是,李信可以容忍自己部下强势,甚至可以容忍安玉成在海门卫搞一言堂,把两个同知、四个佥事当成摆设,却绝对不会允许这里完全封闭,自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因为失去了对下属的掌控权,就有可能分润不到应有的好处,所以海门卫的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可以是安玉成的提线木偶,但众多线里面的一根或者几根,必须牢牢地掌握在他李信的手里。
这与杨尚荆和台州府的关系截然不同,因为杨尚荆属于整个台州体系、乃至整个浙江体系的外来户,他的身后站着的,是整个外朝励志反阉的大佬们,谁都知道,杨尚荆在这里就是为了镀一层金,刷一套好看的履历,迟早是要远走高飞的,想要从这样的人手里抢功劳,基本也就是在向刑部、大理寺牢房里面的同僚问好。
有的时候,一个最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