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大明帝国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日起,就一直着手用严苛的户籍制度和路引制度来限制流民的产生的无规则迁徙,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然而这些手段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毕竟农耕文明的生产力低下、小农经济的脆弱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压迫与剥削问题,都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的,“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这是历史规律,朱元璋再牛,也超脱不了这个规律。
再加上明朝好死不死地遇上了小冰河时期,阳春三月的京师,温度低的还能把人冻成狗,那粮食产量能高到哪儿去?翻开一本《明史》,基本每年都有“遣某官某某赈某地饥荒”、“免某地夏/秋被灾税款”这种字样,然后从内阁六部到县一级各级官僚对着赈灾款项上下其手……
于是乎,赶着三四月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光,从顺天府到应天府这一路上,杨尚荆看见了至少二十波流民,一个个饥肠辘辘、脸色蜡黄,虽然没有什么饿殍出现,但看他们已经开始泛起绿光儿的眼睛也知道,只要遇到落单的肥羊儿,他们并不介意杀人越货。
“这就是……盛世?!”
虽然对农耕文明做过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看着这种景象,杨尚荆还是一脸的震惊,连语气都从肯定句变成了疑问句,语气之惊讶,里面甚至带上了些许怒火,吓得在旁边伺候着的明棋都是一个激灵。
赶车的忠叔点了点头,声音里有点木然,但更多的是淡然:“当然,这就是‘盛世’。”
“庙堂之上的那些大员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对这等景象一无所知不成?”杨尚荆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都拔高了不少,他没指责皇帝,因为他知道,现在的皇权,已经成功地被文臣武将们“装进了笼子”,再加上皇帝没有地方任职经验,自幼就是锦衣玉食,能体察民间疾苦那才叫见鬼了。
杨忠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