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湔江的时候,南人的大军已经到了平武。那就前功尽弃了。”
姚硕德哈哈大笑:“先生过虑了,听说南人这次竟然将蜀中命运系与一名书生身上,岂非可笑?一名书生又怎么懂得战场之上的生死无情。”
那名军师点头,不过还是劝说道:“将军可万勿轻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次南人带兵之人名叫张弛,我听闻就连百战百胜的北府军都曾以八千骑兵败在了他五千步兵之手,足以见得此人定然有些不同寻常。”
“哦?竟有此事!”姚硕德听了军师所言着实吃了一惊:“先生放心,既然先生如此说,我即刻命人传信给蜀中的梁州刺史,让他务必在成都拖延蜀中大军三日再行出兵救援平武,只要他能再拖上三日,我们就必能先到湔江,布好天罗地网,十面埋伏,纵使他是大罗神仙,也让他插翅难飞!”
……
按理说姚硕德的这条毒计绝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只不过张弛心中记住了当初僧癫和尚为他留下的那首诗。
战乱无知起何年,饮啄随遇老僧闲。船底涌来舟前浪,江心收尽水边山。三军飞过凌峰口,万马停悬湔江湾。当日巴山数千里,书生兵败梁州关。
尤其最后四句,张弛一直默默记在心中,所以当现在讨论起来这些地名的时候,他格外留心。
此时各郡兵马都已经齐聚成都归张弛调配,却只有梁州刺史的人马,以及梁州各郡的兵力迟迟不来。
张弛三番两次派人去催促,梁州太守只是说:“兵力不足,正在调配,再有三日,必然到齐。”
其实张弛知道,只要梁州刺史法令,梁州所统的各郡兵马必然立刻就能到齐,而且以梁州刺史手中的兵力,他要出两万人马也是很轻松的事情,可他现在拖来拖去,又不明言说不肯发兵,只说要拖延三日,究竟有什么用意?张弛百思不得其解。
军事上的事情倒不劳张弛操心,指挥调度有秦搏与杜希名两位能征善战的将军,计谋上也有丁逸之,只要兵马聚齐,以后的事情张弛不用多管,这些人已经为他想好了各种方案。
其实很多人都说得不错,他是一个书生,怎么能懂得行军打仗的诸多事情,不过并非说不懂得就不能带兵,做大事的人,未必每件事都事必躬亲,知人善用才是成败的关键。
就像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