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却也还没有说话,显然他还在心中权衡利害关系。
不过尽管益州刺史还没有最后表态,到现在为止,已经足够罗安对张弛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以己度人,如果换自己是益州刺史,现在必然已经被张公子所劝服。
益州刺史权衡良久,还是觉得抗胡对他的利益大了一点,主降的话,无论胡人到了蜀中他还能不能做益州刺史,就算是他还能做他的此时,最多只能说他保持原样,没有损失,可对他来说却并无好处。
而如果主战,关键是这场仗能不能打得赢,如果桓阀肯出兵相助,把握自然能大了不少,况且如果由桓阀出兵助蜀,打退胡人之后,桓阀的势力必然渗入蜀中,他如果能率先与桓阀搭上关系,日后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梁州刺史。
他与梁州刺史一直都是蜀中最顶层的高官,暗中争斗了多年,现在梁州刺史是主战的,而且与胡人也有些关联,这次如果抗胡成功,他必然能将梁州刺史踩在脚下,让他永不翻身。
想到这些,其实益州刺史的心中已经选好了阵营,只不过他心中仍有顾虑。
益州刺史是何等洋人?盘踞蜀中的权臣,事情必然考虑的周全:“公子说的不错,既然如此,我也愿意发兵五万,助公子抗胡。”
他说的是“助公子抗胡”,而不是说“我愿意发兵抗胡”,这中间还是有差别的。不过张弛现在也不在意这些,只要他肯发兵,又何必在意这些的细节。
不了益州刺史又沉吟说道“只不过……”
罗安是个急性子,连忙问道:“只不过什么?”
益州刺史笑了一笑,说道:“我虽然发兵,不过我的这些人马,只为公子造声势,却不上阵拼杀。”
这下连张弛也愣了一愣,只造声势,却不肯上阵杀敌,这算是什么发兵?
罗安也万分不解,他无城府,不懂就问:“这是为何?”
益州刺史当然有他自己的考虑:“.公子刚才说的全都在理,不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之所以不肯发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想必公子就不知道了。”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