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也许不久之后,大家都会相信网上的各种传言。那时候原本英雄的历史,会被人泼上脏水改变的面目全非,会让那些先烈九泉之下扼腕叹息!
“第一次渡池水是在某些人的指挥之下,根本不知敌情碰了硬钉子,关键是当时那么一点人还没有集中优势兵力。当时名义上的一把手太祖,勇敢站出来背黑锅,承认责任在军委在他,而不是在下面奋勇战斗的将士,对于这一点群众的眼光是亮的!”
在场的耄耋老人们,早就没有了功利心,也没有了党派的分歧。更多的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阐述当年的历史,那是他们亲身经历的历史,老人们很欣慰有人编撰这段历史。
特别是编纂这段历史的人如此年轻,两个人一个高大英俊一个娇小美好,刚刚双十年华的两个人代表着年轻的群体。说实话老人们没想到,编撰《合驰年鉴》会是这么年轻的少年,和更年轻的少女。
最初大家真的担心,担心凭他们的才学和阅历,很难以客观的视角撰写当年的历史。事实证明王哲同志还是很靠谱的,一边用笔记本快速打字,一边用风雅录音笔现场录制,还有临时从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祁萍书处借来的设备,现场录制采访的画面。
不得不说祁师姐很给力,当初对王哲有偏见的时候,恨不得把他踩到泥潭最深处。现在成了小王同志的粉丝,几乎是有求必应,以至于小苗老师都颇有微辞了。
不愧是团省委宣传部的设备和干部,拍摄的角度、光线、布局堪称完美,最少哲少非常满意。实际上他的笔记本也在摄像,摄下这弥足珍贵的镜头,希望给这些老人留下完美的记忆!
“二渡池水是扎西会议的决定,目的是要建立黔北根据地,当时某些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打算当山大王。但在关键性的鲁班场之战中失利,建立黔北根据地的计划受挫,红军被迫三渡池水另做打算,鲁班场之战太祖是前敌司令部政委,自然也不是指挥员。”
看着摄像弹窗中的老人,王哲暗暗庆幸自己今时今日过来,给老人们拍摄这一组镜头和节目。谁也不敢保证,这是不是最后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