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的范畴,它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和粒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简单理解,可以当成一个是生,一个是死,按说这两种状态是不应该同时存在的,可是量子不同,你不去观测它,它独自存在的时候就是处于一种多特性的叠加状态,准确的说是处于波函数的状态,一种混沌的形态,只有被观测瞬间,量子的状态一下子就确定了,也就从函数突然变成了函数的一个确定解,比如说粒子状态。”
“啊?”孙浩完全没有理解李川的话,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的状态怎么会不确定呢?上学以来自己就一直被教导唯物主义,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那里,这不才是科学的基础吗?
“我知道你不信,你听我说就好了!这个实验呢就是为了比喻量子状态,说的是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一半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还有一半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猫就可以活下来了。那盒子闭合的时候,你说猫到底是什么状态呢?”
“这个?”孙浩琢磨了半天,“那猫就是一半可能活,一半可能死呗?不打开盒子怎么知道?”
“恩,大多数人是这么想的,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然是这两个结果之一,外面的人打开盒子就可以知道结果。可按照量子物理的理论,盒子关闭的时候,里面就一直保持不确定的状态,也就是说猫生死叠加,似生非生,似死非死。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面的人一开始观测,猫一下子就变成了确定的状态,要不生,要不死,而盒子没有打开前,猫既不死,也不生,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
“这不对了吧?你没打开盒子,不代表这只猫就是混沌状态啊?你比如,我没看到外面的楼,不能代表那个楼不在啊?”
“你怎么知道它在呢?”
“我过去看,它还在那儿啊?”
李川笑笑:“那你就观测了!我说了,观测非常重要,观测的瞬间状态立即会改变,也就是量子物理里说的波坍塌,函数变成了一个确定的解。”
“那我可以找另一个人去看,或是之后问问楼里的人啊?”
孙浩就像是一个听不明白的学生,李川则像是老师一样耐心解释:“那也是有人观测,混沌状态必须没有人观测才行,只要被观测了,它就是确定状态了!其实上世纪初薛定额提出这个实验是为了反讽量子的这种不确定性,可后来的实验反而证明了量子理论的正确。”
孙浩听的眼神有些呆滞。我看了它就存在,我不看它就混沌?这是什么理论?这不是盗版的我思故我在吗?
李川继续说:“你听过量子纠缠吗?两个量子可以以一种纠缠态存在,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