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也能无往不利。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识人、识势。
别看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可那些毫无希望的国家,有大志向的纵横家是绝不会去效力的,放眼天下,小国都已被吞并殆尽,大国只剩下秦楚燕韩赵魏齐七雄。而七雄中,韩国燕国最弱,韩自打建国时就是一个畸形儿,国力羸弱,被秦屡屡凌暴,只差遭到吞并,连社稷都朝不保夕,最不值得投奔。
燕国比韩国略好一些,至少地处北方,不用夹在强国之间遭到宰割,最大的弊端就是地广人稀,人口竟是七雄里最少的,而且君王无能,燕人强悍,却不知如何使用,所以去年才大败于赵,作为一个燕人,蔡泽很清楚,留在燕国是毫无意义的。
这之后,便是比上不足不下有余的齐魏楚三国了,这三国的共同就是都在十几二十年前遭到重创,都在恢复期。楚国已经没了半壁江山,逃到东方的陈地苟延残喘,好在国土够大,靠着淮南淮北和吴越之地,在保持外部和平的前提下,有重振的可能,可惜楚国贵族极度排外,屈、景、昭三氏权倾朝野,历史上以外国人为重臣的例子不多,吴起还落了个凄惨下场,并不是游仕首选。
魏国类似,虽然失去了河东,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得到了一大片宋国故地,有龙阳之好的魏王是中人之才,好在信陵君上下拾遗补缺,让魏国还有自保之力,不过魏国也不会善待人才,远的张仪,商鞅,近的范雎,都是从魏国出走的,纵然信陵君爱士,蔡泽也不想去碰运气。
至于齐国……在蔡泽看来,若齐国能重用田单,继续以他为将相,举国一心,则齐国负山戴海,有鱼盐之利,尚有复兴的可能。但现如今,齐国王室已经狭隘自卑到连一个忠臣都容不下,又岂能容下他一个燕国人?别看后胜在这里夸夸其谈,以富贵相许,可他的野心志向,也仅仅是得到一个相位,在齐国内部作威作福而已。
这样的主君,蔡泽可不会追随。
当今天下,最有希望,最适合士人游仕的,无非是秦国,秦国积累了几代人的强盛,以崤函为塞,控山河之险凌暴山东,取河东、破楚、破魏、得巴蜀,几乎控制了天下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君明臣贤,内有良相范雎,外有名将白起,律法严密,百姓闻战则喜,兵锋所向,无往不胜,若说这乱世最可能由谁来结束,蔡泽觉得会是秦国,不出意外的话,五十年之内,秦必大出!
可惜,秦国的台阶对于现在的蔡泽而言,太高了,现在秦王专信范雎,蔡泽纵然去了秦国,也只能做做大臣门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