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战国明月 > 第160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

第160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

要与裨将们商议进军路线、作战方略。

    不过让他们诧异的是,马服君竟然没把儿子赵括也留下来!

    校尉们这下可奇怪了,在他们看来,这次北伐燕国,马服君特地带上了赵括,让他熟悉军务,与马服旧部熟悉熟悉,毕竟马服君再斗志昂扬,也已经老了,这或许就是他最后一战,是时候为儿子铺路了……

    可机密军议不让他参加,这又算什么?

    校尉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毕竟这关系到他们这群马服君一手带出来的基层军官未来。

    “莫非马服君不中意长子?”他们知道马服君还有一个次子。

    立刻有人驳斥道:“若是想让次子继承爵位,此番就该带次子出来。”

    再加上赵括在临淄立下了功劳,长安君为他表功,太后也加以褒奖,甚至当朝说赵括是“虎父无犬子”,按理来说,马服君应该对这个长子十分满意才对啊……

    讨论来讨论去,他们也没说出缘由来,最后一致认为,恐怕是马服君太过正派谨慎,不愿意被人说他以公谋私。

    话虽如此,但负责统领赵括的那名校尉回去以后,也少不得暗地里好好关照这位“马服子”,因为也许再过十年,赵括就摇身一变,成了他的上司。这类封君子弟的升迁,可不是他们出于行伍,没有门路的人能比的……

    这位校尉如此想,他上面的裨将也这么考虑,于是从这天起,赵括麾下的那五百人便发现,他们得到的补给食物、兵器军械,在数量、质量、分发时间和其他待遇上都比同袍们来得优厚。机灵点的老卒当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一时间众人都很庆幸自己被分到了马服子麾下。

    赵括却有些郁闷,相比于在临淄时已经带熟的那一百人“精兵”,赵括对分配到他手下的这五百卒是很不满意的。

    这群人多是临时征召起来的农夫,刚结束秋收就匆匆加入了军队里,好多人依然用握锄、铲的姿势来握矛戟,站个队列也零零散散,也就是旗帜衣甲兵器能证明他们是一支军队。

    赵括只能按照之前在临淄带兵的经验,耐下性子重头开始,好在他作为五百主,可以带五十亲卫,这些亲卫大多是马服家的私属,也是沙场老卒,赵括便将他们安插进行伍里作为什长、伍长,以老兵带新卒。

    同时,他也放下身份,与五名百夫一一深谈过,赵国的征兵是按照县、乡、里一级级征召的,基本上每个乡出百人,这些百夫,其实就是平日里的乡邑豪长,只有跟他们搞好关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徒儿,你已无敌,下山祸害众生吧镇国世子爷重生后拒绝接盘,老婆全家急疯了殉情三年,侯门主母休夫日百棺开道神印:柔弱牧师,但武力值爆表世子不想死,夫人总想去父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