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潜望镜的刻度尺中,显示出日军商船距离自己潜艇的距离。艇长不断把数据汇报给作战室的绘图员们。
“预定,1286米距离上发起攻击!作战室准备计算数据!”
作战室中,那些拿着圆规、三角板和直尺的绘图员们,开始计算鱼雷的偏转角、鱼雷的定深、鱼雷的航速和对方商船航速,通过一系列数据,算出了鱼雷攻击角度。
这些,都是很复杂的技术。
在直航式鱼雷,且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潜艇作战室内的那些军官们,都是一群数学天才,培养一名潜艇的鱼雷军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别的不说,那些高等数学,三角函数等就够令人头疼的。
然而,即便算得再准,在鱼雷发射出去之后,对方的船如果突然转向,或者突然减慢或者加快了航速,鱼雷都会失去准头。
到了距离日军第一艘商船还有1286米的时候,作战室中的军官们,把要攻击的四艘商船数据全部算好,已经算好了鱼雷的攻击角度。
约瑟夫·f·恩赖特双手紧握着潜望镜,对鱼雷舱下命令:“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鱼雷管准备,准备同时发射!5、4、3、2、1,鱼雷,放!”
听到“放”的声音,鱼雷舱内的一名军官按下了一号鱼雷管的红色按钮。紧接着,又按下二号鱼雷管到四号鱼雷管的红色按钮。
“嘭”一声压缩空气的声音,一枚鱼雷从鱼雷管内钻出,吐着水泡,向目标疾驰而去。紧接着,又是三声压缩空气的声音,后面的三枚鱼雷,一枚紧接着一枚,欢快的从鱼雷管内窜了出来,直扑向日军商船。
大约一分多钟之后,从潜望镜中,看到第一艘日军商船中部靠后大约四分之一的位置,腾起了一道冲天水柱。紧接着,“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传来,这艘中雷的商船,顿时腾起了熊熊烈火。
“轰”潜艇感到一阵颤动,第二声爆炸声又穿了过来。
紧接着,第三声爆炸声传来。但约瑟夫·f·恩赖特并没有听到第四声爆炸声。
“还是有一枚鱼雷没有击中!”艇长说了句。
“准备全速脱离!”紧接着艇长就下达了命令。
此时,日军的四艘护航驱逐舰,从船队中冲出,直扑向“射水鱼”号潜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