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贯。当初,杨玄感肆虐河洛时,洛阳也有此等情况。却偏偏无一人肯站出来,行此等大善之事……
元太府可能不知道,荥洛百姓,提起李言庆,莫不要尊一声:李大善人。
有此等人物出镇黑石关,若有意外,其振臂一呼,可令河洛呼应,东都又何愁不得安宁乎?”
元太府,名元文都,任太府卿,洛阳留守。
他此前长住长安,虽知李言庆之名,但了解并不算多。
闻听之下,向对面樊子盖看去。那樊子盖如今出任民部尚书,向元文都点头,表示裴世矩并没有说错。
裴世矩说:“况乎李言庆为人至孝,品性端正。
固有甘罗十二岁能为宰相,我等又何需以大小论英雄?似李言庆这等忠、义、仁、孝、勇皆备之人,依我说,出任一个黑石郎将,只怕还小了些。”
裴世矩话音刚落,却见一人站出。
“若说巩县男忠孝勇,我没有意见。
可说他品性……我听人说,自他主编《奸妄注》以来,麒麟馆外,车马不绝。更有传言,他收受贿赂,凡送万贯钱帛者,即刻以提出要求。著书立说,自古为圣贤事。其人以圣贤事而大肆敛财,何来品行端正之说。”
说话的人,正是杨广宠臣,秘书监虞世基。
想当初,李言庆在巩县城头,骂死虞世基之子虞柔。虽说虞柔何当该死,就算李言庆不骂死他,杨广也会取其性命。可问题是,李言庆骂的太过狠毒,虞世基也感觉到颜面无光彩。
三年前,他找不到由头,去为难李言庆。
三年后,他怎么着,也要让李言庆难受一番。
至于李言庆收受贿赂一说,则是源自于李言庆在大业十年中,编撰完春秋战国两篇奸妄注后,两汉第一篇,直指汉高祖刘邦。言其且黑又厚,抛妻弃子不说,又不忠不孝,故而被指为有汉以来,第一奸妄。
他这篇文章一出,所引发起出的震荡,可以用天崩地裂来形容。
汉高祖刘邦,一直以来都是以正面形象而出现在史册当中。李言庆讥讽其厚黑,令得无数人,莫不感到惶恐。可言庆所用事实,皆出自于《史记》,有些事情分开来看,好像的确是那么一回事。
士林之中,为此争论不休。
然则真正惶恐的,还是那些世胄门阀。
隋唐时期的世族大家,论其渊源,大都是起源汉时。
说句不好听的话,李言庆如果在书里骂了什么人,那说不定就是那个大家族的祖上先人。
《奸妄注》的流传,远胜于薛收编撰的《圣贤注》。
如果说,圣贤注是教人为善,那么奸妄注,就是刨名人祖坟,揭名人的老底儿。普通百姓,对圣贤会敬而远之。可是对名人的八卦,确是格外关注。而奸妄注的目的,就在于八卦。
或是断章取义,或是穿凿附会……
总之,李言庆就是要用尽一切办法,使人们对其中的故事,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为便于推广,李言庆还尽量以白话编撰。如此一来,在百姓中的影响力更大,甚至不弱于《三国演义》。
于是乎,世胄豪族子弟,莫不感到惶恐。
有聪明的人,试图寻找门路,恳求李言庆笔下留情。不过李言庆只做了一篇汉高祖的>> --